杖疮
□
〔河〕鬼代丹治打着不痛。
无名异(研) 没药(研) 乳香(研) 地龙(去土) 自然铜(醋淬,研) 木鳖子(去壳,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温酒下一丸,打不痛。
□
〔《精》〕乳香散治杖疮神效。
自然铜(半两,醋淬七次) 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 茴香(四钱) 当归(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温酒调下。
鸡鸣散下杖痛腹中恶血甚好。(方见 扑伤损。)
五黄散治杖疼定痛。
上为细末,新水调成膏,用绯绢帛上摊贴。
□
〔洁〕没药散治杖疮止痛,令疮不移。
密陀僧 没药 乳香(各一两) 干胭脂(一两半) 腻粉(半两)
上细末,次入龙脑少许,若多更妙。烧葱与羊骨髓生用,同研如泥,摊在绯帛上贴之。
□
〔丹〕杖疮痛,用黄柏、生地黄、紫荆皮敷。此皆要药也。只是血热作痛,用凉药去瘀血为先,须下鸡鸣散之类。(鸡鸣散方,见 扑伤损条。本草紫荆,破宿血。)
又方,用生地黄、黄柏、童便调敷,或加韭汁。不破者,以韭菜、葱头杵贴,冷即易之。膏药用紫荆皮、乳香、没药、生地黄、大黄、黄柏之类。
又方,用木耳盛于木杓内,用沸汤浸烂,搅水令干,于砂盆内擂细敷疮上。
又方,用大黄、黄柏为末,生地黄汁调敷,如干再敷。
又方,用野苎根嫩者,不拘多少洗净,同盐并擂,敷在疮上神妙。伤重多用盐。
□
〔世〕杖疮丹

- 杖疮《医学纲目》
- 杖疮《景岳全书》
- 杖疮《医宗金鉴》
- 丈母《中医词典》
- 杖疮《证治准绳·疡医》
- 掌中线(又称劳宫线)《手穴手纹诊治》
- 杖疮《寿世保元》
- 掌中突起秘方《华佗神方》
- 杖疮《古今医鉴》
- 掌中热《中医词典》
- 杖疮《万病回春》
- 掌中金《是斋百一选方》
- 杖疮《外科心法要诀》
- 掌中间隙《人体解剖学》
- 杖疮《儒门事亲》
- 掌中红丝断之血流不止《奇效简便良方》
- 杖疮《儒门事亲》
- 掌中寒《中医词典》
- 杖疮《外科正宗》
- 掌中《中医词典》
- 杖疮《仁术便览》
- 掌指关节脱位《骨科学》
- 杖疮《丹溪治法心要》
- 掌指关节脱位《中医伤科按摩学》
- 杖疮《外科启玄》
- 掌禹锡(990-1066年)《中医词典》
- 杖疮《立斋外科发挥》
- 掌压法《中医词典》
- 杖疮部《外科启玄》
- 掌心疽《中医词典》
- 杖疮丹《冯氏锦囊秘录》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