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格
关者,不得小便,格者,吐逆,上下俱病者也。
□
〔《难》〕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阴盛阳不得营,故寸口大三四倍于人迎。)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阳盛阴不得营,故人迎大三四倍于寸口。)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三十七难)
□
〔洁〕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关者,甚热之气;格者,甚寒之气。是关无出之由,故曰关也;格无入之理,故曰格也。寒在胸中,遏绝不入,热在下焦,填塞不便。
□
〔云〕阴阳易位,病名关格。胸膈上阳气常在,则热为主病。身半已下阴气常在,则寒为主。病寒反在胸中,舌上白胎,而水浆不下,故曰格,格则吐逆。热在丹田,小便不通,故曰关,关则不得小便。胸中有寒,以热药治之。丹田有热,以寒药治之。若胸中寒热兼有,以主客之法治之。治主当缓,治客当急。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
〔丹〕必用吐,提其气之横格,不必在出痰也。有痰,以二陈汤吐之,吐中便有降。有中虚气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之。
□
〔孙〕奉职赵令仪女,忽吐逆,大小便不通,烦乱,四肢渐冷,无脉。凡一日半,与大承气汤一剂。至夜半渐得大便通,脉渐和,翌日乃安。此关格之病,极为难治,垂死而活者,惟此一人耳。
□
〔孙〕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皂角细研,粥饮下三钱,立通。
□
〔《外》〕关格胀满,大小便不通。独头蒜烧热去皮,纸裹纳下部,气立通。
□
〔仲〕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
〔《脉》〕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成注云∶下微谓脉沉之而微也,本大谓关后脉大也。)

- 关格《医学纲目》
- 关格《中医词典》
- 关格《医学入门》
- 关格《傅青主男科》
- 关格《医述》
- 关格《景岳全书》
- 关格《类经》
- 关格《中医名词词典》
- 关格《杂病广要》
- 关格《医学集成》
- 关格《张氏医通》
- 关刺(渊刺、岂刺)《中医名词词典》
- 关格《证治准绳·类方》
- 关刺《中医词典》
- 关格《证治准绳·杂病》
- 关冲(手少阳之井穴)《手穴手纹诊治》
- 关格《寿世保元》
- 关冲(井穴)《子午流注说难》
- 关格《医碥》
- 关冲《针灸学》
- 关格《医碥》
- 关冲《中医词典》
- 关格《古今医鉴》
- 关冲《针灸大成》
- 关格《万病回春》
- 关、阖、枢《中医词典》
- 关格《顾松园医镜》
- 怪味海带《减肥新法与技巧》
- 关格《丹溪心法》
- 怪脉(一首)《医经国小》
- 关格《丹溪治法心要》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