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尽痛
一身尽痛,其病暴似伤寒,属湿痹,并见伤寒太阳症门。其留连难已者,于此求之。寒而一身痛苦,甘草附子汤。热者,拈痛汤。(甘草附子汤,方见伤寒身疼门)
□
〔垣〕拈痛汤 治湿热相搏,肩背沉重疼痛,上热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
羌活(半两) 人参(二钱) 甘草(五钱) 防风(三钱,去头) 苦参(三钱,酒炒) 升麻(二钱,去芦)葛根(二钱) 知母(二钱,酒炒) 黄芩(二钱,酒炒) 泽泻(三钱) 猪苓(三钱) 茵陈(五钱,酒) 白术(钱半) 当归(三钱,酒) 苍术(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或空心,日一服。
□
〔丹〕妇人患身痛食少,脉涩、略沉,重取弦实,此气滞也。
白术(二钱) 青皮 黄芩 芍药 木通 陈皮(半两) 神曲(炒一两) 桂(二钱) 甘草(五分)苏梗(二分)
上分十帖煎。
□
〔垣〕麻黄桂枝升麻汤 李夫人患浑身麻木,睡觉则少减,开目久则全已,闭目则麻复至。此症用药已全去,又因家事不和,心中烦恼,遍身骨节疼,身体沉重,饮食减少,腹中气不转运。
麻黄(不去节五分) 桂枝(三分) 升麻 人参(五分) 白术(三分) 甘草(炙三分)黄 (五分) 半夏(二分) 生姜(一分) 陈皮(二分) 浓朴(二分) 木香(一分) 茯苓(三分) 泽泻(二分) 黄柏(二分) 附子(二分) 草豆蔻(二分)
上 咀。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
□
〔《本》〕治遍身皆痛如劳证者,若伤寒身体痛者,不可服。但少年虚损冷惫,老人诸疾,并皆治之。
黄 人参 甘草 附子(炮) 羌活 木香 知母 芍药 川芎 前胡 枳壳 桔梗白术 当归 茯苓 半夏(制以上各五钱) 柴胡 鳖甲(醋炙各一两) 桂心 酸枣仁(三分)杏仁(半两,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二个,乌梅三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七分,空心温服。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实则身尽痛。此脉若罗络之血,皆取之脾之大络脉也。(全文见针灸)
□
〔洁〕百节痛实无所知∶绝骨(三棱针出血)

- 一身尽痛《医学纲目》
- 一扇门《中医词典》
- 一身尽痛为湿《医学纲目》
- 一扇门《手穴手纹诊治》
- 一身面斑痕《奇效简便良方》
- 一扫光《外科传薪集》
- 一身悉肿《中医词典》
- 一扫光《奇方类编》
- 一审颜色苗窍知表里之寒热虚实《幼幼集成》
- 一人喉痛夜卧气壅面足浮肿《孙文垣医案》
- 一手法《针灸易学》
- 一取穴歌《重楼玉钥》
- 一手脉《中医词典》
- 一取气上之法讲论答问二十五法《针灸神书》
- 一书办下消《孙文垣医案》
- 一取东方甲乙木讲论答问二十法《针灸神书》
- 一数《中医词典》
- 一切猪病秘方《华佗神方》
- 一水《中医词典》
- 一切诸痛《经验丹方汇编》
- 一四○一四华佗治发色黄白秘方《华佗神方》
- 一切肿毒《回生集》
- 一岁长幼症状相似为温疫《医学纲目》
- 一切中风中痰中寒中恶《急救广生集》
- 一岁之中五运交日(一首)《医经国小》
- 一切痈疽诸疮膏药《圣济总录》
- 一提金贯珠数《伤寒六书》
- 一切痈疽发背《奇效简便良方》
- 一提金脉要《伤寒六书》
- 一切痈疽疮疔无名肿毒不论阴阳已溃未溃外科总方《回生集》
- 一提金启蒙《伤寒六书》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