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疾门

《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经云∶瞳子黑眼法于阴,白眼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传而精明,此则眼具阴阳也。(全文见视歧乱见。)又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气血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此则眼具五脏六腑也。(全文见视歧乱见。)后世以内外皆属心,上下两睑属脾,白眼属肺,黑眼属肝,瞳子属肾,谓之五轮,盖本诸此也。又有八廓之说,无义无据,今不得删入焉。

脏腑主目有二∶一曰肝。经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又云∶入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又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也。二曰心。经云∶心合脉,诸脉者,皆属于目是也。至东垣又推之而及于脾,如下文所云。

〔东垣〕五脏生成篇云∶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针经·九卷》大惑论云∶心事烦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故脾胃虚弱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血脉逆行,邪害孔窍,天明则日月不明也。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气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胞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及因邪气所并,而损其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不明正理也。阳主散,阳虚则眼楞急,而为倒睫拳毛。阴主敛,阴虚不敛,则瞳子散大,而为目昏眼花

〔《灵》〕目 外决于面者为锐 ,在内近鼻者为内 ,上为外 ,下为内 。(癫狂篇)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太阳病宜温之散之,阳明病宜下之寒之,少阳病宜和之也。(论疾诊尺篇)

〔《保》〕论云∶眼之为病,在腑则为表,当除风散热。在脏则为里,当养血安神。暴发者,为表而易疗。久病者,为里而难治。除风散热者,泻青丸主之。养血安神者,定志丸主之。妇人,熟地黄丸主之。或有肥体气盛,风热上行,目昏涩,槐子散主之。此由胸中浊气上行也,重则为痰厥,亦能损目,常使胸中气清,自无此病也。又有因目疾服凉药多则损气者,久之眼渐昏弱,乍明乍暗,不能视物,此则失血之验也。熟干地黄丸、消气定志丸,相须而养之。或有视物不明,见黑花者,此之谓肾气弱也,宜补肾水,驻景丸是也。或有暴失明者,谓眼居诸阳交之会也,而阴反闭之,此风邪内满,当有不测之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1. 目疾门《医学纲目》
  2. 目疾《博济方》
  3. 目疾门《小儿推拿广意》
  4. 目疾《灸法秘传》
  5. 目疾门《幼科推拿秘书》
  6. 目疾《医学启源》
  7. 目疾门推法《推拿抉微》
  8. 目疾《经验丹方汇编》
  9. 目疾秘方《冷庐医话》
  10. 目疾《活幼心书》
  11. 目疾统论《张氏医通》
  12. 目疾《活幼心书》
  13. 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儒门事亲》
  14. 目疾《文堂集验方》
  15. 目疾由于伏气化热者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16. 目疾《证治汇补》
  17. 目疾者,戒沐头,宜濯足《医方考》
  18. 目疾《张聿青医案》
  19. 目疾者肝火之因《医学传心录》
  20. 目疾《麻疹备要方论》
  21. 目疾证治《推拿抉微》
  22. 目积年赤《圣济总录》
  23. 目睑生风粟《圣济总录》
  24. 目昏目光短《药症忌宜》
  25. 目见黑花飞蝇《圣济总录》
  26. 目昏昧《中医词典》
  27. 目见黑花飞蝇《中医词典》
  28. 目昏花《证治准绳·类方》
  29. 目见莲花《奇效简便良方》
  30. 目昏暗《圣济总录》
  31. 目浸《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