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

《审视瑶函》书籍目录

凡患寒热者,由风邪外客于腠理,痰饮内渍于脏腑,致血气不足,阴阳更胜而所作也。阳胜则发热,阴胜则发寒,阴阳交争,邪正相干,则寒热往来,时发时止。然此症与疟相似而发寒不致战栗,发热不致闷乱为异耳。

赤痛如邪症,多招寒热魔,不认风寒疟,炎凉勿用过,下虚兼上实,里急外疏多,皆因客热扰,宜治要中和。

此症专言目病而赤痛,头疼,寒热交作,如风寒疟疾状。凡病发目痛轻则一年数次,重则举发频频,非比暴风客热,乍发之症也。此症系肝肾之故,肝肾俱虚故热在内,而阴虚火动,寒者荣卫虚损,外之腠理不实,而觉寒也。若作风热疟痰,若用刚剂治之,则血愈虚,而病愈深矣。宜服∶

十珍汤 治虚损血枯,上攻目痛,滋阴降火,养血清肝。

生地(酒洗,二钱) 当归(酒洗,钱半) 白芍药(炒) 地骨皮(炒) 知母(盐酒拌炒) 丹皮童便浸炒)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钱半) 人参(去芦) 甘草梢(各五分)

上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夫阴虚者,未有不动火,苦寒直泄之药,惟病端初起,元气未虚,势方蕴隆,脉鼓而数者,暂取治标,稍久涉虚,便不可服。王太仆曰∶治热未已,而中寒更起,且足太阴伤,而绝肺金孕育之原矣。斯以地黄为君,知母为佐,壮天一之水,以制丙丁,不与之直争也。当归、白芍药,以沃厥阴,肾肝同治之法也。水衰则火旺,是以牡、地二皮为克制,火盛则金衰,是以天麦二冬为屏障,人参补金位之母,甘草生用,所以奉令承使,奔走赞成者也。

酒调洗肝散 治实热气攻眼,无时痛甚。

玄参 大黄 黄芩 山栀仁(炒) 生地黄 知母 桔梗 当归元明粉(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食远温酒调下,日进二服。

痛如针刺属心经,火燥珠疼炽盛行,戒酒忌辛休躁怒,免教症变渐相生,流火轻微唯一点,蓦然有处似针疼,防微杜渐宣君火,泄破炎 荣自盈。

此症谓目珠疼如针刺也。病在心经,火实有余之症。若痛蓦然一二处,如针刺痛,目虽不赤,亦是心经流火,别其痛在何处部分,以见病将犯其经矣。按∶此症多有体虚目劳兼染淋浊之病,荣气不上潮于目,而如针刺之痛者,宜养其荣,若降火则急矣。宜服∶

加减八正散 治心热冲眼,赤肿涩痛,热泪羞明,兼治大小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燥不宁,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治之。

滑石 甘草梢 大黄(面裹煨) 木通 瞿麦 车前子 栀子(炒) 蓄(各等分,为末)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二钟,灯心三十段,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经曰∶膀胱不利为癃。理宜八正散以通之。滑可去着滑石车前皆滑也;泻可去实,大黄、甘草、栀子皆泻也;通可去滞,瞿麦、 蓄、木通、灯心皆通也。若虚弱辈,则大黄不宜用也,加生地黄桑白皮苦竹叶以清疗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审视瑶函》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审视瑶函》书籍目录
  1. 寒热《审视瑶函》
  2. 寒热《灵素节注类编》
  3. 寒热《伤寒大白》
  4. 寒热《灵素节注类编》
  5. 寒热《血证论》
  6. 寒热《医经原旨》
  7. 寒热《周慎斋遗书》
  8. 寒热《古今医案按》
  9. 寒热《伤寒六书》
  10. 寒热《保婴撮要》
  11. 寒热《伤寒六书》
  12. 寒热《医碥》
  13. 寒热《内经评文》
  14. 寒热《医碥》
  15. 寒热《丹溪治法心要》
  16. 寒热《普济方·针灸》
  17. 寒热《友渔斋医话》
  18. 寒热《证治准绳·女科》
  19. 寒热《伤寒寻源》
  20. 寒热《张氏医通》
  21. 寒热《医效秘传》
  22. 寒热《证治准绳·幼科》
  23. 寒热《医学见能》
  24. 寒热《医述》
  25. 寒热《伤寒明理论》
  26. 寒热《续名医类案》
  27. 寒热《外科选要》
  28. 寒热《冯氏锦囊秘录》
  29. 寒热《女科证治准绳》
  30. 寒热《医学纲目》
  31. 寒热《女科证治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