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
恐与惊悸相似,实非惊悸也。张子和云∶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为自知也,盖惊者闻响即惊,恐者自知如人将捕之状,及不能独自坐卧,必须人为伴侣,方不恐惧,或夜必用灯照,无灯烛亦恐惧者是也。
□
脏腑恐有四∶
一曰肾。经云∶在脏为肾,在志为恐。又云∶精气并于肾则恐是也。(条见虚条及针灸条。)
二曰肝胆。经云∶肝藏血,血不足则恐。戴人曰∶胆者敢也,惊怕则胆伤矣。盖肝胆实则怒而勇敢,肝胆虚则善怒而不敢也。(余见同上。)
三曰胃。经云∶胃为恐是也。
四曰心。经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伤神则恐惧自失者是也。
□
〔丹〕周本心年六十岁,形气俱实,因大恐,正月间染病,心不自安,如人将捕之状,夜卧亦不安,两耳后亦见火光炎上,食饮虽进而不知味,口干而不欲食。以人参、白术、当归身为君,陈皮为佐,加盐炒黄柏、炙玄参各少许,煎服自愈,月余而安。(经云∶恐伤肾。丹溪用盐炒黄柏、炙玄参,引参,归等入补肾足少阴络也。)
□
〔《本》〕治胆虚常多畏恐,不能独卧,如人捕之状,头目不利,人参散。
人参 枳壳 五味子 桂心 甘菊花 茯神 山茱萸 枸杞子(各三分) 柏子仁 熟地(各一两)
上细末,每二钱,温酒调服。
治胆虚冷,目眩头疼,心神恐畏,不能独处,胸中满闷,茯神散。
茯神(一两) 远志 防风 细辛 白术 前胡 人参 桂心 熟地 甘菊花(各三分) 枳壳(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温服,不拘老幼皆宜服。
治胆虚目暗,喉痛数唾,眼目眩冒,五色所障,梦见被人争讼,恐惧面色变者,补胆防风汤。
防风(一钱) 人参(七分) 细辛 芎 甘草 茯苓 独活 前胡(各八分)
上粗末,每四大钱,水盏半,枣二枚,煎八分,去渣,食前服。
□
运气 善恐皆属肝木虚。经云∶木不及曰委和,委和之纪,其病淫动注恐是也。
□
内经针灸善恐有三∶
其一取肾。经曰∶肾足少阴之脉,是动病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虚则补之,寒则留之是也。
其二取肝。经云∶肝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是也。
其三取胆。经云∶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取阴陵泉。又云∶善呕,呕有苦,善太息,心中 ,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少阴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是也。
□
〔《甲》〕心如悬,哀而乱,善恐,嗌内肿,心惕惕恐如人将捕之,多涎出,喘少气,吸吸不足以息,然谷主之。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千金》作曲泽。)

- 恐《医学纲目》
- 恐《中医词典》
- 恐《张氏医通》
- 恐《中医词典》
- 恐《证治准绳·类方》
- 孔最《针灸学》
- 恐《证治准绳·杂病》
- 孔最《中医词典》
- 恐《医碥》
- 孔最《中医词典》
- 恐《医碥》
- 孔最《针灸大成》
- 恐《古今医案按》
- 孔子大圣枕中汤《冯氏锦囊秘录》
- 恐《银海指南》
- 孔子大圣枕中方《医方考》
- 恐怖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孔志约序《新修本草》
- 恐怖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孔志约《中医词典》
- 恐怖症《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孔志约《中医词典》
- 恐膈《中医词典》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急诊医学》
- 恐膈《中医词典》
- 孔穴主对法《备急千金要方》
- 恐惧《中医词典》
- 孔穴主对《中医词典》
- 恐惧《中医词典》
- 孔穴主对《中医词典》
- 恐惧《疫疹一得》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