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
少阳耳聋目赤,胸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论见口苦。)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半夏(二合)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 人参 龙骨 铅丹 桂枝 茯苓(各一两半) 大黄(二两半) 牡蛎(一两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活人》云∶医以火于卧床下或周身用火迫劫汗出,或熨而成火邪者是也。)
桂枝(去皮,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牡蛎(炒,五两) 龙骨(四两) 大枣(十二枚)蜀漆(洗,去腥三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温服。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风温脉浮自汗,身重多眠,若被火者,微则发黄,剧则如惊痫,时螈 。(论见风温。)阳明病,脉浮紧,口苦咽干,腹满,若加烧针,必怵惕烦躁不眠。(论见自汗。)

- 惊悸《医学纲目》
- 惊悸《疫疹一得》
- 惊悸《幼幼新书》
- 惊悸《杂病治例》
- 惊悸《续名医类案》
- 惊悸《备急千金要方》
- 惊悸《续名医类案》
- 惊悸《中医词典》
- 惊悸《杂病广要》
- 惊悸《气功外气疗法》
- 惊悸《证治准绳·幼科》
- 惊悸《医法圆通》
- 惊悸《证治准绳·女科》
- 惊悸《医学集成》
- 惊悸《证治准绳·女科》
- 惊季《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惊悸《证治准绳·女科》
- 惊积《活幼心书》
- 惊悸《寿世保元》
- 惊积《证治准绳·幼科》
- 惊悸《普济方·针灸》
- 惊积《幼幼新书》
- 惊悸《张聿青医案》
- 惊积《中医词典》
- 惊悸《济阴纲目》
- 惊惑《中医词典》
- 惊悸《保婴撮要》
- 惊黄《中医词典》
- 惊悸《万病回春》
- 惊候《诸病源候论》
- 惊悸《明医指掌》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