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疸
黄胆久久变为黑疸,身黄额黑,或身面俱黄是也。若身不黄,口面黑,于章门主之。(《针灸经》云∶神门亦治疸。)
□
〔仲〕酒疸下之,久久变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 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黄家,日晡时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一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黑,或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散主之。
硝石 矾石(烧。各等分)
上为细末,匀和。以大麦面粥调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下,小便去黄,大便去黑,是其候也。
□
〔《圣》〕治黑疸多死,宜急治。用土瓜根一斤,捣碎绞汁六合,顿服。当有黄水随小便出,更服之。
面 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黑,多汗恶风者,属风。(治见诸风门。)

- 黑疸《医学纲目》
- 黑疸《中医词典》
- 黑疸《幼幼新书》
- 黑疸《圣济总录》
- 黑疸《证治准绳·幼科》
- 黑丹候《诸病源候论》
- 黑疸《扁鹊心书》
- 黑丹《证治准绳·幼科》
- 黑疸方三首《外台秘要》
- 黑丹《幼幼新书》
- 黑疸候《诸病源候论》
- 黑带下《傅青主女科》
- 黑疸秘方《华佗神方》
- 黑带第一《竹泉生女科集要》
- 黑疸危症《奇效简便良方》
- 黑带第二《竹泉生女科集要》
- 黑地黄丸《医方论》
- 黑带《中医词典》
- 黑丁《中医词典》
- 黑带《中医名词词典》
- 黑疔《中医词典》
- 黑大豆《本草撮要》
- 黑疔《医宗金鉴》
- 黑大豆《本草害利》
- 黑疔《外科心法要诀》
- 黑大豆《得配本草》
- 黑疔《外科大成》
- 黑大豆《本草从新》
- 黑疔症《中医词典》
- 黑大豆《本草求真》
- 黑疔症《喉舌备要秘旨》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