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吐
腹满时痛而吐者,太阴病。论见腹满。(《活人》云∶理中汤主之。)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自利而渴。(论见下利。《活人》云∶四逆汤主之。)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
若膈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少阴病,但欲卧,不烦而吐,五日变自利,烦躁不得寐者死。(论见但欲寐。)
腹痛欲呕吐者,宜黄连汤。病解后虚羸少气欲吐者,宜竹叶石膏汤。
吴茱萸(汤泡洗,一两半) 人参(三分) 生姜(一两半) 大枣(三枚)
上 咀,水煎去渣,分二服。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上 咀,水煎温服。
太阳病吐后,汗出不恶寒,发热,关脉细数,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此为小逆。(论见发热。)
病患脉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因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而客热者,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也。凡服桂枝汤而吐者,必吐脓血也。(注云∶内热者,服桂枝汤则吐,如酒客之类是也。)
吐厥逆者,甘姜。

- 吐《医学纲目》
- 吐《中医词典》
- 吐《医学纲目》
- 吐《傅青主男科》
- 吐《幼幼新书》
- 吐《圣济总录》
- 吐《证治准绳·幼科》
- 土注候《诸病源候论》
- 吐《卫生宝鉴》
- 土灶丹《幼幼新书》
- 吐《周慎斋遗书》
- 土运临四季《中医词典》
- 吐《冷庐医话》
- 土运《中医词典》
- 吐《陈氏幼科秘诀》
- 土曰敦阜之纪《脉诀汇辨》
- 吐《伤寒指掌》
- 土曰备化之纪《脉诀汇辨》
- 吐(有物无声)《医学纲目》
- 土曰卑监之纪《脉诀汇辨》
- 吐、汗、下治疟《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土郁之发《松峰说疫》
- 吐白血《傅青主男科》
- 土郁夺之《中医词典》
- 吐不止《医宗金鉴》
- 土郁夺之《中医名词词典》
- 吐不止《证治准绳·幼科》
- 土郁《中医词典》
- 吐不止《幼科心法要诀》
- 土芋《药性切用》
- 吐虫《丹溪治法心要》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