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战栗振摇

《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成〕战者,身为之战摇也。栗者,心战是也。战之与栗,战外而栗内也。又云∶战为正与邪争,则鼓栗而战;振但虚而不至争,故心耸动而振也。战之与振,振轻而战重也。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宜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二两) 桂枝(一两半) 白术 甘草(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渣温服。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 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方见少阴附下利。)

〔孙〕太乙宫道士周德真患伤寒,发汗出多,惊悸目眩,身战掉欲倒地。众医有欲发汗者,有作风治者,有用冷药解者,病皆不除。召孙至,曰∶太阳经病得汗早,欲解不解者,因太阳经欲解,复作汗,肾气不足,汗不来,所以心悸目眩身转。遂作真武汤服之,三服微汗自出,遂解。盖真武汤附子白术和其肾气,肾气得行,故汗得来也。若但责太阳者,惟能干涸血液尔。仲景云∶尺脉不足,荣气不足,不可以汗。以此知肾气怯则难得汗也明矣。许学士云∶乡里有一姓高者子,年三十,初得病,身微汗,脉弱恶风,医以麻黄药与之,汗遂不止,发热,心多惊悸,夜不得眠,谵语不识人,筋惕肉 ,振振动摇,医又进镇心药。予曰∶强汗之过也。

仲景云∶脉微汗出恶风,不可服青龙汤,服之则筋惕肉 ,此为逆也,惟真武汤可救。进此三服,佐以清心竹叶汤,数日遂愈。(清心竹叶汤未考。)

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太阳病,火熨其背,大汗出,火热入胃,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解也。(论见谵语。)

脉浮紧,按之芤,当战而汗出解。脉芤为虚,是以发战,脉浮为在表,故当汗出解也。(论见大法。)太阳病,脉阴阳俱停等,必战栗汗出而解。(论见发热。)凡柴胡症下之,若柴胡症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发热汗出而解。(论见往来寒热。)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当汗出解也。反发热者,脉迟不能作汗,其身必痒也。(论见面赤。)

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口急不能言,战而栗也。阴中于邪,必内栗也。表气微虚,里气不守,故邪中于阴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1. 战栗振摇《医学纲目》
  2. 战栗门《张氏医通》
  3. 战略目标的制订《预防医学》
  4. 战栗《伤寒明理论》
  5. 战伤《外科学总论》
  6. 战栗《医效秘传》
  7. 战伤处理原则和火线急救《外科学总论》
  8. 战栗《丹溪手镜》
  9. 战伤分组救治《外科学总论》
  10. 战栗《伤寒六书》
  11. 战伤急救基本技术《外科学总论》
  12. 战栗《伤寒六书》
  13. 战伤休克的发病情况《外科学总论》
  14. 战栗《张氏医通》
  15. 战时眼外伤的分级治疗《眼科学》
  16. 战栗《医学读书记》
  17. 战胎《中医词典》
  18. 战栗《中医词典》
  19. 战振栗《伤寒捷诀》
  20. 战壕足《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1. 战振栗《医宗金鉴》
  22. 战壕口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3. 战振栗《医学摘粹》
  24. 战汗《伤寒直格》
  25. 战振栗《伤寒心法要诀》
  26. 战汗《广瘟疫论》
  27. 战振栗(合参准绳金鉴)《伤寒指掌》
  28. 战汗《温疫论》
  29. 站桩功《中医词典》
  30. 战汗《伤寒寻源》
  31. 湛浊《中医词典》

《医学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