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不通

《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垣〕津液耗而燥者,以辛润之。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若饥饱劳役,损伤胃气,及食辛热浓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结者,肾恶燥急,食卒以润之是也。

润肠丸(并加减法) 治胃中伏火,大便闭涩,或干燥不通,全不思食,乃风结血秘,皆令闭塞,须润燥和血疏风,则自然通矣。

羌活 归梢 大黄(煨。各半两) 麻仁 桃仁(泡,去皮尖。各一两)

上为末,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汤下。如病患不小便,因大便不通而涩,其邪盛者,急加酒洗大黄以利之。如血燥者,加桃仁、酒洗大黄。如风结燥者,加麻仁、大黄。如风涩者,加煨皂角仁、大黄、秦艽以利之。如脉涩觉身痒气涩者,加郁李仁、大黄以除气躁。如寒阴之病,为寒结闭者,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生姜汤,冰冷与之。其病虽阴寒之症,当服阳药补之,若大便恒不甚通者,亦当十服中与一服利药,微通其大便,不令闭结,乃治之大法也。若病患虽是阴症,或者阴寒之症,其病显躁,脉坚实,亦宜阳药中少加苦寒之剂以去热躁,躁止勿加。如阴躁欲坐井中者,其二肾脉按之必虚,或沉细而迟,此为易辨。如有客邪之病,亦从权加药以去之。

上一方加减法,随寒热、虚实,及血秘、气秘、风秘,用药至为详尽,余方皆不出此也。

〔垣〕活血润肠丸 治大便风秘、血秘,时常结燥。

当归梢(一钱) 防风梢(二钱) 羌活(一两) 大黄(煨,一两) 麻子仁(二两半) 桃仁(二两,研如泥)皂角仁(炮,存性,去皮、秤二两,其性得湿则滑,滑则燥结自除。)

上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三二服后,须以苏子麻子粥每日早晚食之,大便日久再不结燥。以瓷器盛之,纸封勿令见风。

当归润肠汤

升麻(二钱) 当归梢(一钱) 熟地(一钱) 生地(二钱) 红花(五分) 大黄(煨) 甘草梢(生)桃仁 麻仁(各一钱。研如泥)

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三盏,入桃、麻仁煎一盏,空心稍热服。

导滞通幽汤 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闭,气不得下,治在幽门,以辛润之。

当归身 升麻梢 桃仁泥 甘草(炙。各一钱) 红花(少许) 熟地 生地(各五分)

上 咀,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调槟榔细末五分,稍热服之。

〔海〕许学士治年老虚秘,麻仁、苏子各半合,研取汁,分二服,煮粥服之,不药而愈。

〔罗〕润肠橘杏丸 降气润肠。服之,大肠自无涩滞。

橘皮 杏仁(去皮尖并双仁者,面炒黄。各等分。本草云∶杏仁能润气燥。)

上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水下。亦不损胃气。

上乃润燥法。盖桃仁、麻仁治血燥;杏仁、郁李仁治气燥;皂角仁治风燥也。

〔丹〕杨淳三哥,大便秘涩,小便如常,咽塞不通,食下便有痰出,脉涩左右手同,此血虚肠燥为脾约

病甚者,人参散主之。

人参 黄 (各一钱) 浓朴(八分,炒) 地黄(七分) 桃仁 枳壳(炒。各一钱) 甘草(少许,炙)

煎入竹沥姜汁饮之,又与锁阳苁蓉二钱,桃仁一钱,煮粥入竹沥,名润肠散

妇人肠秘,补血和气以通之。

肉苁蓉(一两半) 麻仁 白芍药 陈皮 当归身(各一两)

上为末,晒干,炒神曲糊为丸,如桐子大。食前白汤下五十丸,二次服。

〔世〕苁蓉润肠丸 治发汗过多,耗散津液,大腑秘结。

苁蓉(酒浸,焙二两) 沉香(另研,一两)

上为末,用麻仁汁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

〔海〕益血丹 治大便燥,久虚亡血。

当归(酒浸,焙) 熟地(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细嚼,酒下。

〔丹〕大肠虚秘而热者。

芍药(一两半) 陈皮 生地 当归身(各一两) 条芩 甘草

上粥为丸,白汤下。

上苁蓉、当归、地黄润燥法,盖积血枯竭而虚甚者宜之

〔垣〕有物有积而结者,当下之。食伤太阴,肠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者,以苦泄之。(仲景麻仁、《局方》七宣丸,皆以大黄为君之类是也。)

〔垣〕治注夏,大便涩滞者血少,血中伏火也。黄 人参汤生地黄、当归身、桃仁泥、麻仁泥润之。(黄 人参汤方见注夏。)如润之大便久不快利者,少加煨大黄微利之。如加大黄久不快利者,非血结血秘,是热则生风,病必湿风症,止当服黄 人参汤,只用羌活半两、防风半两,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

〔丹〕脾约丸论 成无己曰∶约者,结约之约,又束约之约。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故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脾约。与此丸以下脾之结燥,润肠结,化津液入胃,则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愚窃有疑者,既曰脾约,脾弱不能运也,脾弱则土亏矣,必脾气之散,脾血之耗。原其所由,久病大下大汗之后,阴血枯槁,内火燔灼,热伤元气,又伤于脾而成此症。伤元气者,肺金受火克,气无所摄;伤脾者,肺为脾之子,肺耗则津竭,必窃母气以自救,金耗则木寡于畏,土欲不伤不可得也。脾失转输之令,肺失传送之官,宜大便秘而难下,小便数而无藏蓄也。理宜滋养阴血,使孤阳之火不炽而金行清化,木邪有制,脾土清健而营运津液,津液入胃,则肠润而通矣。今以大黄为君,枳实、浓朴为臣,虽有芍药之养血,麻仁、杏仁之温润为之佐使,用之热甚而气实者,无有不安。愚恐西北二方,地气高浓,人禀壮实者可用。若用之东南之人,内热自甚,而血气不实者,虽得暂通,将见脾愈弱而燥矣。后之用此方者,须知在西北以开结为主,在东南以润燥为主,慎勿胶柱而鼓瑟可也。

〔洁〕脏腑之秘,不可一概治疗,有虚秘,有实秘。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当以麻仁丸七宣丸之类主之。(仲景麻仁丸方见伤寒阳明病,每服二十丸,未知加至五十丸,日三服,以利为度。)

〔《局》〕七宣丸

柴胡(五两) 桃仁(去皮尖,炒,六两) 枳实(麸炒,五两) 甘草(炙,四两) 诃子木香(各五两)大黄(面裹煨,十五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送下,渐加四五十丸,以利为度。

〔《斗》〕治大便不通。用乌 木皮方一寸,劈破,以水煎取小半盏,服之立通,不用多服,其功神圣。兼能取水,或以此汤调下五苓散二钱,空心更妙。

〔洁〕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浓朴汤主之。

陈皮(一两) 甘草(炙,二两) 浓朴(制,二两) 白术(三两) 半夏曲(一两) 枳实(炒,一两)

上粗末。每用三五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盏,去渣,空心温服。实秘者物也,虚秘者气也。

〔世〕槟榔散 治肠胃受湿,大便秘涩。用槟榔(不拘多少)为末。每服二钱,蜜汤点服,不拘时。

〔海〕桃、杏仁俱治大便秘,当以血、气分之。年老虚人,大便燥秘者,脉浮在气,杏仁、陈皮主之。脉沉在血,桃仁、陈皮主之。所以俱用陈皮者,以其于阳明病,与手太阴为表里也。又云∶盛则难便,行阳气也;败则便难,行阴血也。

〔仲〕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垣〕有阳结,有阴结。阳结者散之,阴结者热之。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脐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全文见诸痛。)

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全文见诊病传变。)

〔《保》〕大黄牵牛散 治相火之气,游走脏腑,大便秘结。

大黄(一两) 牵牛(头末,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有厥冷,合用酒调;无厥冷而手足烦热者,蜜汤调下,食后以微利为度。此谓不时而热者,湿热也。(凡用大黄半两至一两而大便不通利者,加麝少许,调于药中,则大便必大走也。)

热秘皆阳结之属,仲景大、小承气及麻仁丸之类是也。(方见伤寒阳明病。)

〔世〕治后分闭塞。用萱草根一捻,同生姜捣碎,取自然汁服之,立愈。

〔《局》〕半硫丸 治年高冷秘虚秘。

硫黄(研细,生用) 半夏(为末)

上等分和匀,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姜汤任下。

〔垣〕麻黄白术汤 治大便不通,五日一遍,小便黄赤,浑身肿,面上及腹尤甚,色黄麻木,身重如山,沉困无力,四肢痿软,不能举动,喘促唾清水,吐秽痰白沫如胶,时躁热发欲去衣,须臾而过,振寒,顶额有时如冰,额寒尤甚,头旋眼黑,目中溜火,冷泪,鼻不闻香臭,小腹急痛,当脐有动气,按之坚硬而痛。

麻黄(不去根节,五分) 桂枝(三分) 杏仁(四个) 吴茱萸(四分) 白豆蔻(五分) 浓朴(三分)炒曲(五分) 升麻(二分) 柴胡 白术 苍术(各三分) 甘草(生,一分) 泽泻 白茯苓(各四分)橘红(二分) 青皮(去穣) 黄连(酒浸) 黄柏(酒浸) 黄 人参 猪苓(各三分) 熟甘草(一分)

上 咀,分作二服。每服水二大盏半,先煎麻黄沸去沫,再入诸药同煎至一盏,去渣,稍热食远服。此症宿有风湿,热伏于荣血之中,其水火乘于阳道而上盛,元气短少,上喘,为阴火伤其气,四肢痿,在肾水之间,乃所胜之病。今正遇冬寒,得时乘其肝木,又实其母,肺金克木凌火,是大胜必有大复,其症善怒欠多嚏,鼻中如有物,不闻香臭,目视KT KT ,多悲健忘,少腹急痛,遍身黄,腹大胀,面目肿尤甚,食不下,痰唾涕有血,目 疡,大便不通,只二服皆愈。

运气 大便闭有三∶

一曰热。经云∶热至则淋闭。又云∶少阴之复,膈肠不便是也。

二曰寒。经云∶太阳所至,为禁止是也。

三曰湿。经云∶太阴司天,湿淫所胜,病大便难是也。

〔仲〕蜜煎导法。(方见伤寒胃实。丹溪云∶潞公夏中病泄,有人与石脂、龙骨干姜等药,痢虽止而势甚苦,公又不乐大黄药,遂一夕用蜜煎三下结粪五十枚,遂安。若虚人秘者,难下药,宜用此法。)

〔海〕霹雳煎用盐与蜜乘热捻如蜜煎法,上头锐,用十许纳谷道中,少许化开即通。(一法,用蜜煎不通者,纯用盐吹入谷道中,亦妙。)

〔海〕蜜煎与盐相合,如用草乌头末相合亦可。盖盐能软坚润燥,草乌能化寒消结,可随症阴阳所宜用之。

急提盆散 治杂病非阴候者。

用草乌头不拘多少,为极细末,每用葱一枝,肥者削去须,圆头上有汁,湿蘸之纳谷道中。

〔仲〕猪胆汁方(方见伤寒胃实。)

〔孟〕大便不通,气奔欲死者。以乌梅十个置汤中,须臾挪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

又方,治大小便不通。

江子肉 杏仁 皂角

上为末,作饼置脐上,艾灸自通。

〔世〕通关散 治卒闭不通。用盐入脐中灸即通,去之。

〔《本》〕宣积丸 手心握药便通。

巴豆 干姜 韭子 良姜 硫黄 甘遂 白槟榔(各等分)

上为细末,研饭为丸,如龙眼大。早朝先用椒汤洗手,麻油涂手掌口,握药一粒,移时便泻。欲止,以冷水洗手。

针灸 大便闭有二法∶

其一取胃。经云∶肠中不便,取三里。盛泻之,虚补之是也。

其二取肾。经云∶邪在肾,病大便难,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之。

〔《玉》〕大便秘塞∶照海(五分。补,二呼;泻,六吸,立通) 支沟(半寸,泻三吸)

〔《撮》〕又法∶照海(泻之立通) 太白(泻之,灸亦可)

〔《集》〕又法∶照海(半寸,灸二十壮,泻之) 章门(灸,二七壮) 太白(半寸,灸五壮。

以上诸穴看虚实补泻之,虚结补则通,热结泻则通。寒结先泻后补,热结先补后泻之)

〔《摘》〕又法∶气海(八分,令病患觉便三五次为度。出针时记令人挟脐揉之,却刺三里) 三里(五分,觉腹中鸣三五次即透)

〔世〕又法∶合谷

〔东〕大便闭。背七椎两傍相去各一寸(灸三壮) 承筋(灸三壮) 阳绕(挟玉泉相去二寸,随年壮针灸。

书无此穴,或云非正穴也)

又法∶石门(寸半) 大都(五分)

〔《摘》〕治大便不通,并伤寒水结∶三间(沿皮下向至合谷穴,三补三泻,候腹中通出针)承山(七分,泻之)

〔《甲》〕大便难。中渚及太白主之。又大钟主之。

〔丹〕予观古方通大便,皆用降气品剂。盖肺气不降,则大便难传送,用杏仁、枳壳沉香诃子等是也。

又老人、虚人、风人津液少而秘者,宜以药而滑之,用胡麻、麻仁、阿胶等是也。如妄以峻利药逐之,则津液走,气血耗,虽暂通而即秘矣,必更生他病。昔王少府患此疾,有人以快药利之者累矣,后为肺痿咯脓血,卒至不通而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1. 大便不通《医学纲目》
  2. 大便不通《疫疹一得》
  3. 大便不通《幼幼新书》
  4. 大便不通《重订灵兰要览》
  5. 大便不通《续名医类案》
  6. 大便不通《新修本草》
  7. 大便不通《杂病广要》
  8. 大便不通《产宝》
  9. 大便不通《证治准绳·幼科》
  10. 大便不通《中医词典》
  11. 大便不通《张氏医通》
  12. 大便不通《傅青主男科》
  13. 大便不通《张氏医通》
  14. 大便不通《圣济总录》
  15. 大便不通《张氏医通》
  16. 大便不利歌《伤寒百证歌》
  17. 大便不通《证治准绳·类方》
  18. 大便不利《伤寒捷诀》
  19. 大便不通《证治准绳·女科》
  20. 大便不利《医法圆通》
  21. 大便不通《证治准绳·杂病》
  22. 大便不快《孙真人海上方》
  23. 大便不通《普济方·针灸》
  24. 大便不禁(余见泄泻)《针灸资生经》
  25. 大便不通《普济方·针灸》
  26. 大便不禁《普济方·针灸》
  27. 大便不通《医碥》
  28. 大便不禁《圣济总录》
  29. 大便不通《医碥》
  30. 大便辨病《常见病自测》
  31. 大便不通《保婴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