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病患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论见不大便。)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人参汤主之。(渴欲饮水无表证者,太阳症罢转属阳明也。下二条意同,皆太阳转属阳明,故渴也。)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王注云∶若纯在表则恶风无时,今表里有热,故时时恶风也。)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脉微,恶寒者,宜白虎加人参汤。阳明病脉浮紧,口苦腹满而喘,若下后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

石膏(碎,四两) 知母(一两半) 甘草(一两) 粳米(一合) 人参(二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上白虎加人参五条,治表渴脉洪小便利者。

〔《本》〕有人初病呕吐,俄为医者下之,已七八日,而内外发热。予诊之曰∶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曰∶既吐复下,且重虚矣,白虎可用乎?予曰∶仲景云∶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加人参汤正相当也。盖始吐者热在胃脘,而脉至今虚大,三投汤而愈。仲景既云∶伤寒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表里俱热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又云∶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又云∶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国朝林亿校正,谓张仲景于此表里自瘥矣。予谓不然,大抵白虎能除伤寒中渴,表里发热,故前后二症或云表里俱热,或云表热里寒,皆可服之。一种脉浮无汗,其表不解,全是麻黄葛根症,安可行白虎也?林亿见所称表里不同,便谓之瘥,是亦不思之过也。

太阳发热,不恶寒而渴者,为温病。(论见温病。《活人》葳蕤汤主之。发热不恶寒者,以表解也,太阳病者,必头痛身疼表未解也,此表里两症皆兼见。)

渴而下利属少阴,其病但兼欲寐,小便白者,四逆汤。兼咳呕不得眠,小便不白者,猪苓汤。兼自利纯青色水者,大承气汤。有热者,白头翁汤。(方论见下利。)

消渴,气上冲心,心疼,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若下之则利不止,若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论见气上冲心。)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阳明病,脉浮紧,口苦腹满,发热汗出不恶寒,若下后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二两) 泽泻(一两) 白术(三两) 茯苓(去皮,二两) 桂枝(去皮,半两)

上 咀为散,每服三钱,白汤调下。(海藏云∶五苓散当服而不服之,谷消水去形亡,必就阳明燥火,戊胃发黄,故有调胃承气症。不当服而服之,是为犯本,小便强利,津液重亡而成血症,轻则桃仁承气汤,重则抵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泽泻 滑石(各半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日三。

渴而头汗,小便不利,兼胁满,往来寒热者,柴胡桂枝干姜汤。兼发黄者,茵陈蒿汤。(论见头汗。)

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而渴者,小青龙汤半夏栝蒌根汤。(论见咳。)

夏月汗出,恶寒身热,足冷而渴者,为中暑,白虎加人参汤及酒黄连主之。(方见中暑。恶寒身热者,症似表也,足冷者不可表。)

发热恶寒,腹满汗出,小便利而渴者,为肝乘脾,刺期门。(论见腹满。)表解不恶寒而渴者,宜白虎汤。(方论见前阳明。)

渴而胁满,及往来寒热,其症未经汗者,小柴胡半夏加人参栝蒌汤。若汗下后者,柴胡桂枝干姜汤。(详见胁痛并往来寒热。)

渴而心下硬痛,日晡潮热,不大便者,为结胸,宜大陷胸汤。若但硬不痛者,为痞,与泻心汤。不解反渴,而小便不利者,宜五苓散。(详见结胸痞气二门。)

病在阳明应汗之,反以冷水 之灌之,其热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

若不瘥,与五苓汤。(论见结胸。)

文蛤散方

文蛤(一两。即海蛤粉也。河间、丹溪多用之,大能治痰)

上一味,为散,沸汤调服方寸匕。

渴欲饮水,而不能饮者,丹田有热,胸中有寒。(论见湿痹。)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症,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渴欲饮水,若太阳发汗后大汗出,烦躁不得眠者,及厥阴病气起冲心,心疼吐蛔者,少少与之愈。(论见前条及气上冲。)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不能多,不当与之,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更与水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根据症与之,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忽然大汗出,是为自愈也。(《活人》云∶凡病非大渴,不可饮水,若小渴咽干者,少少咽润之,令其胃中和乃佳。)

凡得病反能饮水,此欲愈也。但闻病饮水自愈,小渴者亦强与之,饮因成其祸,不可复救。(《活人》云∶强饮水致饮停心下满结喘者,当以五苓散或陷胸汤主之。)下痢脉弱,脉数而渴者自愈。(论见下利。)渴而发热,其脉不弦紧而浮弱者,汗出愈。(论见谵语。)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与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上《活人》云∶切戒太阳症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汤;阳明症汗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然太阳渴终不可与白虎耶?太阳症得汗后,脉洪大而渴者,方可与之也;阳明渴终不可与五苓散耶?阳明症小便不利,汗少脉浮而渴者,方可与之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1. 《医学纲目》
  2. 《重订灵兰要览》
  3. 《医学纲目》
  4.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5. 《医宗金鉴》
  6. 《中医词典》
  7. 《冯氏锦囊秘录》
  8. 《中医词典》
  9. 《续名医类案》
  10. 可种《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11. 《医述》
  12. 可种《医宗金鉴》
  13. 《证治准绳·幼科》
  14. 可治病脉《脉确》
  15. 《证治准绳·幼科》
  16. 可针不可针歌《伤寒百证歌》
  17. 《证治准绳·幼科》
  18. 可下证(血证附)《伤寒总病论》
  19. 《证治准绳·女科》
  20. 可下一《伤寒悬解》
  21. 《证治准绳·疡医》
  22. 可下五《伤寒悬解》
  23. 《周慎斋遗书》
  24. 可下四十八条《仲景伤寒补亡论》
  25. 《松峰说疫》
  26. 可下四《伤寒悬解》
  27. 《伤寒六书》
  28. 可下三《伤寒悬解》
  29. 《伤寒六书》
  30. 可下七《伤寒悬解》
  31. 《丹溪手镜》

《医学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