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渴
□
〔丹〕陈十妹,年二十岁出痘而有孕七个半月,大渴,不甚出透,寒热交作,血虚气虚。
人参 白术 黄 陈皮 甘草(炙) 归身(各一钱) 姜三片,酒水各半盏,煎服。
□
〔海〕疮疹大肠闭涩,或发渴。四君子加栝蒌根、桔梗主之。若身热小渴者,六味人参麦门冬散治之。如不愈,或身热大渴者,七味人参白术散治之。又不愈,十一味木香散。
麦门冬(去心,一两) 人参(去芦) 甘草(炙) 陈皮 白术 浓朴(姜制。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渣温服,虚人减浓朴。
七味人参白术散(方见消渴门。以上四方,四君子加减法也。)
□
〔丹〕初起烦躁渴引饮者,急以凉药解其标。
□
〔钱〕身热烦渴,腹满而喘,大小便涩而赤,闷乱大吐,此当利小便,不瘥者,宣风散下之。
□
〔陈〕十一味木香散,《集验方》本治疮痘身热作渴。(方见后渴泻条。)
文中云∶腹胀渴者,泻渴者,足指冷渴者,惊悸渴者,身温渴者,身热面 白色渴者,寒战渴不止者,气急切牙渴者,饮水转水泻不已者,以上九证,即非热也,乃津液少,脾胃肌肉虚故也,宜木香散治之。如不愈,更加丁香、官桂。(此说必加审用之。胀渴、泻渴、惊悸渴、寒战渴、切牙渴,亦多属热者,不可不察。)

- 痘渴《医学纲目》
- 痘咳嗽《保婴撮要》
- 痘渴泻《医学纲目》
- 痘科论《医学源流论》
- 痘溃不能着席《奇效简便良方》
- 痘科纲领《医述》
- 痘癞《中医词典》
- 痘科伏毒急于闷症说《吴医汇讲》
- 痘癞《证治准绳·幼科》
- 痘科《眉寿堂方案选存》
- 痘烂《中医词典》
- 痘疥《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痘烂《医宗金鉴》
- 痘解《儿科萃精》
- 痘烂《冯氏锦囊秘录》
- 痘窖《冯氏锦囊秘录》
- 痘烂《外科心法要诀》
- 痘浆种法《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 痘烂生蛆《古今医统大全》
- 痘浆种法《医宗金鉴》
- 痘烂生蛆《奇效简便良方》
- 痘浆法《中医词典》
- 痘烂生蛆《奇方类编》
- 痘将出《奇效简便良方》
- 痘里疮疡《外科大成》
- 痘夹疹《中医词典》
- 痘里发丹《医宗金鉴》
- 痘夹麻出《麻科活人全书》
- 痘里发丹《外科心法要诀》
- 痘家药忌《景岳全书》
- 痘里夹瘿《医宗金鉴》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