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出太密
□
〔丹〕疏则无毒,密则有毒。用凉药解之,虽数十帖亦不妨,无害眼之患。
□
〔洁〕一发便密如针头,情势重者,合轻其表而凉其内,连翘升麻汤主之。
□
〔垣〕鼠粘子汤 治 疹已出稠密,身表热。急与此药,防后青干黑陷。
鼠粘子(炒,二钱) 当归身(酒浸) 甘草(炙) 柴胡 连翘 黄芩 黄 (各一钱) 地骨皮(二钱)
上 咀,每服二钱,水煎,去渣温服,空心。服药毕,且勿与乳食。
□
〔田〕调肝散 治疮疹太盛,宜服,令疮不入眼。
生犀(二钱半) 草龙胆(一钱) 黄 (半两) 大黄(二钱) 桑白皮(炒黄,半两) 麻黄(去节)钩藤子(各一钱) 石膏(半两) 栝蒌仁(去皮) 甘草(炒。各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煎,食后温服,微利效。
□
〔海〕出太多者,犀角地黄汤、地骨皮鼠粘子汤。(犀角地黄汤方见衄血。地骨皮鼠粘子汤,即地骨皮散,加鼠粘子是也。)
□
〔丹〕又解疮毒药。
丝瓜 升麻 芍药(酒炒) 甘草(生) 山楂 黑豆 赤小豆 犀角
上 咀,水煎服。
□
〔洁〕 已发密重,微喘饮水者,有热证,用去风药微下之。
□
〔丹〕治男子劳伤出痘,昏不知人,身无全肤者。(方见痘未愈。)

- 痘出太密《医学纲目》
- 痘出不起《奇效简便良方》
- 痘出同时论《吴医汇讲》
- 痘出不快《医学纲目》
- 痘出五藏形证《医宗金鉴》
- 痘出不快《中医词典》
- 痘出五脏形证《痘疹心法要诀》
- 痘稠密《保婴撮要》
- 痘出稀疏,但呕吐不止,药不能入者《奇效简便良方》
- 痘潮热《保婴撮要》
- 痘出遇产《医宗金鉴》
- 痘不脱痂《奇效简便良方》
- 痘出遇产《痘疹心法要诀》
- 痘不起胀《中医词典》
- 痘出约日法《冯氏锦囊秘录》
- 痘不起浆《奇效简便良方》
- 痘初发免险症《奇效简便良方》
- 痘不快发《奇效简便良方》
- 痘喘《医学纲目》
- 痘不灌浆《中医词典》
- 痘喘症《保婴撮要》
- 痘病消长《四圣悬枢》
- 痘疮《寿世保元》
- 痘病解《四圣悬枢》
- 痘疮《万病回春》
- 痘病根原《四圣悬枢》
- 痘疮《幼幼集成》
- 痘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痘疮《明医指掌》
- 痘便血或黑屎《保婴撮要》
- 痘疮《丹溪心法》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