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第七十
黄帝问于岐伯曰:寒热瘰?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之本,皆在于脏,其末上出于颈腋之间,其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
黄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
黄帝曰:决其生死奈何?岐伯曰: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

- 寒热《黄帝内经·灵枢》
- 寒趣生热,热极生寒《中医名词词典》
- 寒热《中医名词词典》
- 寒清《中医词典》
- 寒热《景岳全书》
- 寒气呕吐《症因脉治》
- 寒热《灵枢悬解》
- 寒气呕吐《中医词典》
- 寒热《中医词典》
- 寒气客于厌发喑不能言《针灸甲乙经》
- 寒热《经验麻科》
-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针灸甲乙经》
- 寒热《医学纲目》
-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下)《针灸甲乙经》
- 寒热《冯氏锦囊秘录》
-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上)《针灸甲乙经》
- 寒热《续名医类案》
- 寒气霍乱《症因脉治》
- 寒热《医述》
- 寒气霍乱《中医词典》
- 寒热《证治准绳·幼科》
- 寒气腹痛《症因脉治》
- 寒热《张氏医通》
- 寒气腹痛《中医词典》
- 寒热《证治准绳·女科》
- 寒气《中医词典》
- 寒热《普济方·针灸》
- 寒癖候《诸病源候论》
- 寒热《医碥》
- 寒癖方五首《外台秘要》
- 寒热《医碥》
《黄帝内经·灵枢》
- 《黄帝内经》简介
- 序
- 《黄帝内经·灵枢》
- 九针十二原第一
- 本输第二
- 小针解第三
-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 根结第五
- 寿夭刚柔第六
- 官针第七
- 本神第八
- 终始第九
- 经脉第十
- 经别第十一
- 经水第十二
- 经筋第十三
- 骨度第十四
- 五十营第十五
- 营气第十六
- 脉度第十七
- 营卫生会第十八
- 四时气第十九
- 五邪第二十
- 寒热病第二十一
- 癫狂病第二十二
- 热病第二十三
- 厥病第二十四
- 病本第二十五
- 杂病第二十六
- 周痹第二十七
- 口问第二十八
- 师传第二十九
- 决气第三十
- 肠胃第三十一
- 平人绝谷第三十二
- 海论第三十三
- 五乱第三十四
- 胀论第三十五
-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 血络论第三十九
- 阴阳清浊第四十
- 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 病传第四十二
-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 外揣第四十五
- 五变第四十六
- 本藏第四十七
- 禁服第四十八
- 五色第四十九
- 论勇第五十
- 背腧第五十一
- 卫气第五十二
- 论痛第五十三
- 天年第五十四
- 逆顺第五十五
- 五味第五十六
- 水胀第五十七
- 贼风第五十八
-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 玉版第六十
- 五禁第六十一
- 动输第六十二
- 五味论第六十三
-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 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 行针第六十七
- 上膈第六十八
-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
- 寒热第七十
- 邪客第七十一
- 通天第七十二
- 官能第七十三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 卫气行第七十六
-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 九针论第七十八
- 岁露论第七十九
- 大惑论第八十
- 痈疽第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