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痛脊强
□
灸刺 脊痛脊强,有三法∶
其一取督脉。经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别走太阳,实则脊强,取之所别也。
其二取足太阳。经曰∶厥挟脊而痛者,至项头沉沉然,目KT KT 然,腰脊强,取足太阳 中血络是也。
其三取小肠。经云∶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是也。
□
〔《玉》〕脊膂并腰疼∶人中(口含水突处,针入三分,略向上些,但泻无补,留三吸) 委中(二寸半,忌灸,又于四畔紫脉上去血如藤块者不可出血,出血,血不止,令人夭) 三里(泻) 五枢
□
〔《甲》〕腰脊强,不得俯仰,刺脊中。睾脊内廉痛,便难,阴痿不用,少腹急,引阴及脚内廉内阴谷主之。男子脊急目赤,支沟主之。腰脊强,四肢解惰,善怒,咳,少气,郁然不得息,厥逆,肩不可举,阳乃痿,身 ,章门主之。
耳高者肾高,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全文见诊。)
肾脉缓甚为折脊。(全文见治虚实法。)

- 脊痛脊强《医学纲目》
- 脊痛(余见腰脊风反张)《针灸资生经》
- 脊痛脊强《证治准绳·杂病》
- 脊痛《丹台玉案》
- 脊痛脊强(尻痛)《张氏医通》
- 脊痛《普济方·针灸》
- 脊痛脊强门《张氏医通》
- 脊痛《中医词典》
- 脊休克《生理学》
- 脊髓肿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脊阳关《中医词典》
- 脊髓造影的正常表现(图2-16、17)《放射诊断学》
- 脊俞《中医词典》
- 脊髓与脊神经根《人体解剖学》
- 脊中《中医词典》
- 脊髓亚急性合并变性《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脊中《针灸学》
- 脊髓压迫症《神经病学》
- 脊中(一名神宗,一名脊俞)《针灸大成》
- 脊髓压迫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脊中第二行二十一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 脊髓压迫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脊中第三行十三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 脊髓血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脊中第一行十一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 脊髓性肌萎缩《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脊柱《人体解剖学》
- 脊髓小脑《生理学》
- 脊柱、脊髓伤《骨科学》
- 脊髓外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脊柱、脊髓损伤《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