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
□
〔世〕治 疮极妙。地骨皮一斤,黄柏皮二两,锉为粗末,用香油一斤半煎。滤过药油六七两,入净松香二十两,黄丹二两,同煎。候黄丹微黑色,却入轻粉七角,光粉二角,煎法皆如煎膏法,用长条纸拖过挂干用。若此疮紫黑,先用三棱针去恶血,以冷水洗净,随疮大小剪膏药掩上,用绢帛紧紧扎缚。俟一周时再换膏药,换时须用冷水洗疮。不过数换,不问新久即愈。须忌日气、火气、阳气。倘换膏药再看,如有黑肿未尽,可再出血,以紫黑血尽为度。
治 疮。用糯米泔漱口过,洗疮拭干,却以地骨皮为细末,蜜调敷疮上,又以油纸缚之。
□
〔丹〕治 疮。
白胶香(一两) 黄柏(一两) 软石膏(一两,另研) 青黛(半两) 龙骨(五分)
上为细末,以香油调敷患处。
又方 羯羊屎二分,石膏一分,赤石脂半分,为细末,香油和之,旧黑油伞纸作隔膏缚之,除根。
□
〔罗〕翠玉膏治 疮。
上件,先将铜绿为细末,入香油调匀。又将黄蜡、沥青火上溶开,次下油铜绿,火上搅匀。将没药等三味,旋旋入搅匀。用河水一碗,将药倾在内,用手扯拔匀,油纸裹。看疮大小分大小块,口嚼,捻成饼子,贴于疮上,纸封三日易之。
□
〔丹〕 疮。用砂糖水煮冬青叶三五沸,捞起,石压干,将叶贴在疮口上,一日换二遍。脚痛成疮,水蓼煎汤洗疮,候干自安。(《经验方》)
□
□
〔丹〕二妙丸治下焦湿疮。(但是下焦有疮皆可服。)
□
〔海〕治两 脚膝生疮,服黄 丸,立安。(《局方》虚损门。)
黄 丸
川乌头(炮,去皮脐) 川楝子 地龙(去土,炒) 茴香(炒) 杜蒺藜(炒,去刺)赤小豆 防风(去芦头) 黄 (锉。各一两) 乌药(二两)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酒下,盐汤亦得,妇人醋汤下,并空心服。

- 疮《医学纲目》
- 疮《杂病治例》
- 疮《幼幼新书》
- 疮《外科十法》
- 疮《幼幼新书》
- 疮《新修本草》
- 疮《幼幼新书》
- 疮《中医词典》
- 疮《续名医类案》
- 串枝防风《滇南本草》
- 疮《证治准绳·疡医》
- 串臀漏《中医词典》
- 疮《寿世保元》
- 串疽《外科心法要诀》
- 疮《普济方·针灸》
- 串疽《医宗金鉴》
- 疮《古今医鉴》
- 串疽《中医词典》
- 疮《万病回春》
- 串臂漏《马培之医案》
- 疮《外科心法要诀》
- 串《中医词典》
- 疮《外科心法要诀》
- 串《中医名词词典》
- 疮《卫生易简方》
- 喘症脉候《类证治裁》
- 疮《丹台玉案》
- 喘症论治《类证治裁》
- 疮《医学心悟》
- 喘症论《症因脉治》
- 疮《急救广生集》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