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尸劳热
□
〔华佗〕治传尸劳,太乙明月丹。其病肌瘦面黄呕吐,咳嗽不安,先烧安息香,令烟出,病患吸之不嗽,非传尸也,不可用此药。若烟入咳嗽不止,乃传尸也,宜用此药。
雄黄 木香(各半两) 天灵盖(炙,一两) 轻粉(一分) 鳖甲(酥炙,一两) 兔屎(二两)
上为末,用法酒一大升,大黄末半分,熬膏,入前药为丸弹子大,朱砂为衣。五更初服,勿令人知,以童便和酒化一丸服。如人行十里许,必吐出虫,状如灯心细长,久如烂瓜子,又如虾蟆,状各不同。未效,次日再服,以应为度。
□
〔紫庭〕治传尸伏尸,皆有虫,须用乳香熏病患之手,乃仰手掌,以帛覆其上,熏良久,手背上出毛长寸许,白而黄者可治,红者稍难,青黑者即死,最验。若熏之良久无毛者,即非此症,乃属劳瘵虚损,即用前参温补之药。
□
〔《选》〕取传尸伏尸劳虫法。
天灵盖(十字解者,酥炙为末,三分) 安息香(半两) 虎粪骨(人骨为上,兽骨次之,醋炙半两)鳖甲(九肋大者,醋炙,一两) 桃仁(去皮尖,二钱半)麝香(另研) 槟榔(一钱,为末) 青蒿梢(六两) 豉(三百粒) 葱头(一百二十根) 童便(半碗) 枫叶(二十一叶) 桃柳东南枝如箸大者,每七条,各七寸。
上先将青蒿、桃柳、枫叶、葱头用水二官升,煎半干,去渣,入天灵、虎粪骨、鳖甲、安息香、童便,煎取汁,去渣,约有四五合,将槟榔麝香研匀,调作一服。早辰空腹服,以被盖汗。恐汗内有细虫,以白纸拭之,投火中,须臾必下。如有虫,以大火焚之,弃流水中。所用药勿令病者知之。半月后,气血复完,再进一服。根据前法三次,无虫乃止。以美饮食调理,其病自愈。(此方必有阿魏半钱。)
□
〔无〕又方
桑枝 柳枝 石榴枝 桃枝 梅枝(各七茎,长四寸) 青松(一小握)
上用童便一升半,葱白七茎去头叶,煎及一半去渣。别入安息香、阿魏各一分,煎至一钟,滤去渣。调辰砂末半钱,槟榔末一分,麝香一字,分作二服调下。五更初一服,五更三点时一服,至巳牌后取下虫,色红者可治,青者不治。见有所下,即进稀粥饮,温暖将息。不可食粉面生冷毒物。合时须择良日,不得令猫犬孝服秽恶妇人见之。
□
〔《济生》〕神人阿魏散 治骨蒸传尸等寒热羸劳,困倦喘嗽。
阿魏(三钱) 青蒿(一握,研) 东北方桃枝(一握,细切) 甘草(如病患中指许大,男左女右细锉)
上以童便二升半,隔夜浸药,明旦煎取一大升,空心温服,分为三服,每次调入槟榔末三分。如人行十里,再进一服。男病女煎,女病男煎,合药时忌孝子孕妇病患及腥秽鸡犬等物。服后忌油腻湿面生冷硬物。服至一二剂,即吐出虫子,或泻出,更不须服余药。若未吐利,即当尽服。病在上则吐,在下则利,皆出虫如马尾人发即愈。服药后觉五脏虚弱,魂魄不安,即以白茯苓汤补之。
白茯苓(一钱) 人参(五钱) 远志(二钱,去心) 龙骨 防风(各二钱) 甘草(三分) 生地(四钱) 麦冬(四钱,去心) 犀角末(五钱) 大枣(七枚)
上以水二大盏,煎作八合,分三服,温服,如人行十里一服。仍避风寒。若觉未安,隔日更作一剂,以上药饵须连服之。
□
〔罗〕犀角紫河车丸 治传尸劳,三月必效。其余劳症,只消数服。
紫河车(一具,米泔浸一宿,洗净焙干) 鳖甲(酥炙) 桔梗 胡黄连 白芍 大黄 败鼓皮心(醋炙) 贝母(去心) 龙胆草 黄药子 知母(以上各二钱半) 芒硝 犀角 蓬术(各一钱半)朱砂(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为衣。空心温酒服三四十丸。
□
〔《本事》〕葛洪云∶鬼疰者,是五尸之一疰。又按诸鬼邪为害,其变动乃有三十六种,至九十九种。大略使人淋漓,沉沉默默,的不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累年积月,渐就顿滞,以至于死。传于旁人,乃至灭门。觉知是候者,急治獭肝一具,阴干取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效。未知再服,此方神良。天庆观一法师,行考校,极精严,时一妇人投状,述患人有所附,须臾乃附语云∶非我所祸,别是一鬼,亦自病患命衰为祟耳。今已成形,在患人肺中,为虫食其肺系,故令吐血声嘶。师掠之曰∶此虫还得长生否?久而无语,再掠之,良久云∶唯畏獭爪屑为末,以酒服之,则去矣。患家如其言,得愈。此予所目见也。究其患,亦相似。獭爪者,獭肝之类欤。
□
〔《肘后》〕治尸疰鬼疰病。用桃仁五十枚,研碎,以水煮取四升,作一服尽,当吐,如病不尽,二三日再服。
□
〔《玄》〕治传尸蛊瘵之症,父子兄弟互相传染,甚者绝户。此乃祖父冤债。或风水所系。虽有符文法水下虫之法,然虫去人亡,亦未为全美。若能平素保养,则自愈矣。

- 传尸劳热《医学纲目》
- 传尸劳论《研经言》
- 传尸痨《药症忌宜》
- 传尸劳《金匮翼》
- 传尸痨症《奇效简便良方》
- 传尸劳《证治准绳·杂病》
- 传尸论《中藏经》
- 传尸劳《证治准绳·类方》
- 传尸秘方《华佗神方》
- 传尸劳《中医词典》
- 传尸疰病主方《痰火点雪》
- 传尸劳《圣济总录》
- 传说中的医学人物《中国医学通史》
- 传尸灸《中医词典》
- 传送廓《中医词典》
- 传尸鬼疰《痰火点雪》
- 传统理论的构建《思考中医》
- 传尸骨蒸《圣济总录》
- 传误《医述》
- 传尸方四首《外台秘要》
- 传心疽《中医词典》
- 传尸《女科证治准绳》
- 传心疽《外科启玄》
- 传尸《中医词典》
- 传心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传染源《预防医学》
- 传症痨咳《中医词典》
- 传染源《流行病学》
- 传中《中医词典》
- 传染性软疣《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传足经不传手经《医述》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