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
□
〔汤〕肝风摇头,诸方不载。郑都丞子患七年摇头,三年下血,已服百余方,前后所服治摇头者,无非风药止血者,或作痢,或作肠风,百药无效。予既视其病,又知其详,亦不明其标本,退而思之,乃肝血液盛,外有风热乘之。肝属木,盛而脾土为木所克。脾与肺是子母,俱为肝所胜,而血遂渍于大便,故便血不止。遂处一方,但损肝祛风而益脾。初亦一时之见,只数服而愈。十余日后,血止而下白脓,遂得以安。
犀角屑 甘草(各一分) 栝蒌根(半两) 蛇蜕皮(一钱,炙赤) 防风(五两) 钩藤(钩子,一钱)麻黄(去节,一钱) 黄 (蜜炙,半两) 羌活 白芍药(各半两)
上为末,枣肉丸,食后薄荷汤下,只二服作效,头摇即止,便血随愈。次间服胃风汤,数日顿除。沈舍人子服之亦验。
□

- 摇头《医学纲目》
- 摇手法《中医词典》
- 摇头《证治准绳·幼科》
- 摇法《厘正按摩要术》
- 摇头《松峰说疫》
- 摇法《中医词典》
- 摇头《丹溪手镜》
- 摇法《中医名词词典》
- 摇头《医效秘传》
- 摇鞭丸《毓麟验方》
- 摇头《伤寒明理论》
- 摇摆之脉有来去辨《读医随笔》
- 摇头《伤寒括要》
- 摇摆触碰法《中医词典》
- 摇头便血《张氏医通》
- 摇(月斗)肘《中医词典》
- 摇头便血《保婴撮要》
- 姚应凤《中医词典》
- 摇针《中医名词词典》
- 姚宜仲《中医词典》
- 摇针歌《医宗金鉴》
- 姚序《三家医案合刻》
- 咬骨疽《中医词典》
- 姚序《一草亭目科全书》
- 咬骨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 姚姓妇怪胎治验《一得集》
- 咬肌《人体解剖学》
- 姚僧垣传《集验方》
- 咬肌间隙《人体解剖学》
- 姚僧垣《中医词典》
- 咬肌下蜂窝织炎(咬肌下间隙感染)《口腔科学》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