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续法

《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活》〕冷厥者,初得病日,便四肢逆冷,脉沉微而不数,足多挛,卧时恶寒,或自引衣盖覆,不饮水,或下利清谷,或清便自调,或小便数,外症多惺惺而静,脉虽沉实,按之迟而弱者,知其为冷厥也,四逆汤理中汤通脉四逆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茱萸生姜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随症用之。

热厥者,国中病,必身热头痛,外别有阳症,二三日至四五日方发厥。兼热厥者,厥至半日,却身热,盖热气深,方能发厥,须在二三日后也。若微厥却发热者,热深故也。其脉虽伏,按之而滑者,为里热,其人或畏热,或饮水,或扬手掷足,烦躁不得眠,大便秘,小便赤,外症多昏愦者,知其热厥也,白虎、承气汤随症用之。

又有下症悉具,而见四逆者,是失下后血气不通,四肢便厥,医人不识,却疑阴厥,复进热药,祸如反掌。

大抵热厥须脉沉伏而滑,头上有汗,其手虽冷,时复指爪温,须便承气汤下之,不可拘忌也。

〔海〕厥阴症,四肢厥冷,爪甲青,脉沉疾,按之有力者,为阳,则当下,宜大承气汤。如脉沉迟,按之无力者,为阴,则当温,宜四逆汤,更须速灸之。

〔罗〕省掾曹德裕男妇,二月初,病伤寒八九日,请予治之。脉得沉细而微,四肢逆冷,自利腹痛,目不欲开,两手常抱腋下,昏昏嗜卧,口舌干燥。乃曰∶前医留白虎加人参汤可服否?予曰∶白虎虽云治口燥舌干,若只此一句,亦未然。今此症不可服白虎者有三∶伤寒症云,立夏以前,立秋以下,不可妄用,一也;太阳症无汗而渴者,不可用,二也;况病患阴症悉具,其时春气尚寒,三也。仲景云∶下利清谷,急当救里,宜四逆汤五两,人参一两,生姜十余片,连须葱白九茎,水五大盏,同煎至三盏,去渣,分三服。一日服之,至夜则止,手足温,翌日大汗而解。继之以理中汤数服而愈。孙真人习业论云∶凡欲为太医,必须精读《甲乙》、《素问》、《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络、三候九部、本草药性,仲景、叔和,并须精熟,如此方为太医。不尔,犹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执此用药者,再思可矣。

阳症治验 真定府赵吉夫年三十三,至元五月间,因劳役饮食失节,伤损脾胃,时发烦躁而渴,又食冷物过度,遂病身体困倦,头痛,四肢逆冷,呕吐而心下痞。医人不察,见其四肢逆冷,呕吐而心下痞,乃用桂枝末三钱匕,热酒调下,仍以绵衣覆之,作阴毒伤寒治之,须臾汗大出。汗后即加口干舌涩,眼白时红,项强硬,肢体不柔和,小便淋赤,大便秘涩,循衣摸床,如发狂状。问之则言语错乱,视其舌则赤而欲裂,朝轻暮剧,凡七八日。家人辈悉谓危殆,不望生全,邻人吉仲完举予治之。诊其脉七八至,知其热症明矣。遂用大承气汤苦辛大寒之剂一两,作一服服之,利下三行,折其胜势,翌日以黄连解毒汤大苦寒之剂二两,徐徐服之,以去其热,三日后病十分中减五六,更与白虎加人参汤约半斤服之,泻热补气,前症皆退。戒以慎起居,节饮食,月余渐得平复。《内经》曰∶凡用药者无失天时,无逆气宜,无冀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又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当暑气方盛之时,圣人以寒凉急救肾水之原,补肺金之不足,虽有客寒伤人,仲景云∶用麻黄汤内加黄芩知母石膏之类,恐发黄发斑。又用桂枝汤之戒,况医以桂末热酒调服,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逆仲景之治法。经云∶不伐天和,不赞其复,不翼其胜,不失气宜。不然,则故疾未已,新病复起矣。

用热远热从乎中治 友人刘巨源,年六十五岁,至正夏月,因劳役饮食失节,又伤冷冻饮料得疾,医者往往以为四时症,治之不愈。逮十日,请予治之。曰∶右手三部脉沉细而微,太阴症也,左手三部脉微浮而弦,虚阳在表也。大抵阴多而阳少,今所苦身体沉重,四肢逆冷,自利清谷,引衣自覆,气难布息,懒言语,此脾受寒湿,中气不足故也。仲景言下利清谷,急当救里,宜四逆汤温之。《内经》有用热远热之戒。口干但漱水不咽,早晨身凉而肌生粟,午后烦躁不欲去衣,昏昏睡而面赤,隐隐红 见于皮肤,此表实里虚故也,内虚则外症随时而变。详内外之症,乃饮食劳倦,寒伤于脾胃,非四时之症明矣。治病必察其下,今适当大暑之时,而得内寒之病,以标本论之,时为标也,病为本也,用寒药则顺时而违本,用热药则从本而逆时,此乃寒热俱伤,必当从乎中治,中治者,温之是也。遂以钱氏白术散升麻,就本方加葛根甘草以解其斑,少加白术茯苓以除湿而利小便,人参藿香木香和脾胃,进饮食, 咀一两,煎服。再服 退而利止,身温而神出。次服异功散治中汤辛温之剂一二服,五日得平,止药。或曰∶病虽少愈,勿药可乎?予曰∶药攻邪也。《内经》曰∶治病以平为期,邪气既去,强之以药,变证随起,不若以饮食调养,待其真气来复,此不药而药,不治而治之理,旬日良愈。必察其下者,谦甫谓时下之宜也。

〔《活》〕若病患寒热而厥,面色不泽,冒昧而两手忽无脉,或一手无脉者,必是有正汗也。多用绵衣裹手足,令温暖,急服五味子汤,或兼与麻黄细辛甘草汤之类服之, 时必有大汗而解矣。

五味子汤 治伤寒喘促,脉伏而厥。

人参(一分) 五味子(半两) 麦门冬(去心) 杏仁(去皮尖) 生姜 陈皮(各一分) 枣子(二枚)

上 咀,水煎服。

〔摘〕治伤寒手足逆冷∶大都(一分。)

〔《集》〕伤寒六脉俱无∶复溜(补,大回六脉) 合谷 中极 支沟(一寸半,此穴和脉绝穴) 复溜(顺骨而下) 巨阙(三寸三分) 气冲(灸七壮)

〔《活》〕诸手足逆冷,皆属厥阴,不可汗下,然有须汗须下者,谓手足虽逆冷,时有温时,手足掌心必暖,非正厥逆也,当消息之。

〔《脉》〕病若四肢厥逆,脉反浮大而短者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1. 厥续法《医学纲目》
  2. 厥心痛《校注医醇剩义》
  3. 厥阳《中医词典》
  4. 厥心痛《中医词典》
  5. 厥阳独行《中医词典》
  6. 厥心痛《圣济总录》
  7. 厥腰痛《类经》
  8. 厥心痛《黄帝内经太素》
  9. 厥阴《中医名词词典》
  10. 厥头痛《中医词典》
  11. 厥阴《中医词典》
  12. 厥头痛《黄帝内经太素》
  13. 厥阴《时方妙用》
  14. 厥痛《中医词典》
  15. 厥阴《医学三字经》
  16. 厥死《黄帝内经太素》
  17. 厥阴本病述古《伤寒指掌》
  18. 厥胜下利证十 厥阴十一《伤寒悬解》
  19. 厥阴本义《思考中医》
  20. 厥深热深《中医词典》
  21. 厥阴病《中医名词词典》
  22. 厥少热多证六 厥阴七《伤寒悬解》
  23. 厥阴病《中医词典》
  24. 厥疝《医述》
  25. 厥阴病白虎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26. 厥疝《中医词典》
  27. 厥阴病白头翁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28. 厥疝《圣济总录》
  29. 厥阴病当归四逆汤及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医学衷中参西录》
  30. 厥疝《中医名词词典》
  31. 厥阴病解《伤寒法祖》

《医学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