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不得卧
凡喘而卧不得,其脉浮,按之虚而涩者,为阴虚,去死不远,慎勿下之,下之必死,宜四物加童便、竹沥、青黛、门冬、五味、枳壳、苏叶服之。
□
〔丹〕胡安人年六十八,恶寒发热,自四月来得痰嗽,眠不得,食少,心膈痛,口中连嗽,五更颇甚。
白术(三钱) 枳壳(炒) 黄连(各二钱) 芍药(二钱半) 片芩(七钱半) 桔梗 苏梗叶(各一两)木通(五分) 甘草(炙些) 五味(二十一粒)
上入竹沥煎服。
一丈夫因病喘不可卧,肺脉沉而涩,此外有风凉湿气遏内热不得舒。
黄芩 陈皮 木通(各一钱半) 麻黄 苏叶 桂枝(各一钱) 黄连 干姜 甘草(炙)
苍术 麻黄 白术 片芩(炒。各五分) 桂枝(三分) 半夏 枳壳(各一钱) 木通(三分) 甘草(炙)
上生姜二片同煎,加研碎杏仁五个。(此方半夏为君,必是吐痰多之人也。)
上解表三方,前一方寒热多者设,后二方寒多者设。
咳逆上气,时时浊唾,但坐不得眠者,皂荚丸主之。
用皂荚八两,刮去皮,酥炙,上一味为末,蜜丸如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十丸,日三夜一。
女人年六十,自来无汗多痰,今得喘病,眠不得,曾与青州白丸子。
半夏(半两) 枳壳(炒,四钱) 桔梗 陈皮 木通 黄芩(二钱) 麻黄(一钱半) 紫苏 防风(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上分作五帖,生姜三片,水煎去渣,入竹沥两蚶壳许,热饮。
□
〔《素》〕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逆调论)
□
〔垣〕神秘汤 治病患不得眠,眠则喘者,水气逆行,上乘于肺,肺得水而浮,使气不流通,其脉沉大,宜此治之。
苏叶 陈皮 生姜 人参(各五钱) 茯苓 桑白皮 木香(各二钱)
上 咀,水煎去渣,大温,分二服。
□
〔仲〕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方见伤寒 又云∶支饮亦喘不得卧,加短气,其脉平也。)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然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枝(去皮) 茯苓(各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分温三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枝茯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各三两,以治其咳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纳半夏半升以去其水。(于桂苓甘草五味汤中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是也。)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半升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纳之,若逆而纳之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用∶
茯苓(四两) 甘草 干姜 细辛(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 杏仁(各半升,去皮尖)
上煎去渣,温日三服。
若面热如醉,此胃为热所冲熏其面,加大黄三两以利之。
□
〔无〕真应散 治远年喘急不能眠,百药不效者。
白石英(四两,通明者,以生绢袋盛,用雄猪肚一个,以药入内缝定煮熟,取药出,再换猪肚一个如前法煎三次,煮了取药出,晒干,研)
上为末,以官局款冬花散二钱,入药末二钱,再加桑白皮二寸,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水一盏半,煎至七分,通口服。猪肚亦可吃,只不得用酱醋盐椒姜等调和。(款冬花散方,用款冬花一钱,贝母、知母、桑叶、杏仁、半夏、阿胶、甘草各二钱,麻黄去节四钱,为粗末是也。)
□
〔《本》〕治多年肺气喘急,哮嗽,夕不得卧,紫金丹。
砒(水飞,半钱) 豌豆(好者,二钱,用水略润少时,以纸挹干研成膏)
上用膏子和砒同杵极匀,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五丸,小儿量大小与之,并用蜡茶清,极冷吞下。临卧,以知为度。有一亲戚妇人患十年,遍求医者皆不效。忽有一道人货此药,漫赎一服,是夜减半,数服顿愈。遂多金丐得此方,予屡用以救人,时为神异。
□
〔《素》〕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逆调论《千金》白前汤治喉中水鸡声不得卧,方见咳喉中作声。)
感寒喘不得卧,治法见产后喘。
□
〔《甲》〕咳喘不得卧,不得坐,呼吸气索咽不得,胸中热,云门主之。咳逆烦满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太渊主之。
上针灸喘不得卧,天突穴甚效,予治数人皆中。

- 喘不得卧《医学纲目》
- 喘病章《医学妙谛》
- 喘部《本草易读》
- 喘病何以得之《女科百问》
- 喘喘《止园医话》
- 喘病《中医内科学》
- 喘喘《中医词典》
- 喘病《仁术便览》
- 喘促《中医名词词典》
- 喘病《证治汇补》
- 喘促《景岳全书》
- 喘(余见咳嗽)《针灸资生经》
- 喘促《中医词典》
- 喘(新法合参景岳金鉴叶案)《伤寒指掌》
- 喘促《医学摘粹》
- 喘(附哮)《脉因证治》
- 喘促《医学摘粹》
- 喘(附短气少气)《医述》
- 喘促《医学心悟》
- 喘(短气、少气、逆气、哮)《张氏医通》
- 喘促《竹林女科证治》
- 喘《伤寒括要》
- 喘促《医学从众录》
- 喘《女科证治准绳》
- 喘促《时方妙用》
- 喘《女科证治准绳》
- 喘促《评注产科心法》
- 喘《药症忌宜》
- 喘促诗《医学实在易》
- 喘《金匮钩玄》
- 喘促胸痹《卫生宝鉴》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