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王叔和原入阳明篇)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当发身黄。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腑秽当去故也。

〔海〕色如烟熏黄,乃湿病也,一身尽痛。色如橘子黄,乃黄病也,一身不痛。

〔成〕湿家之黄也,身黄似熏黄,虽黄而色暗不明也。热家之黄也,身黄似橘子色,甚者勃勃出,染着衣,正黄如黄柏,是其正黄色也。色如熏黄,一身尽痛,发热者为湿痹,若脉沉缓,小便不利者,甘草附子汤五苓散。若脉大头痛鼻塞者,纳药鼻中则愈矣。(论见体痛。)

〔许〕一人病身体痛,面黄,喘满,头痛,自能饮食,大小便如常。予诊之脉大而虚,鼻塞而烦。予曰∶非湿热宿谷相搏,此乃头中寒湿,非茵陈五苓不可行也。仲景云∶湿家病身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初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攻鼻故塞,纳药鼻中则愈。仲景无药方,此方见《外台》。

《删繁》症云∶治天行热病,盖通贯脏腑,寒湿沉于骨髓之间,或为黄胆,宜瓜蒂散,即此方也。(瓜蒂散方见后黄续条。)

又有一舟梢,病伤寒发黄,鼻酸痛,身与目如金色,小便赤而数,大便如常。或者欲用茵陈五苓。予曰∶非其治也,小便利,大便如常,则知病不在脏。今眼睛鼻 痛,是病在清道中。清道者,华盖肺之经也,若下大黄,则必腹胀为逆。亦用瓜蒂散,先含水,次搐之,鼻中黄水尽乃愈。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汤主之。阳明胃家实,身无汗,但头汗出,小便不利,饮水浆发黄,亦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嫩者,一两) 大黄(半两) 山栀(二钱)

上 咀,用水三大盏,先煎茵陈减半,纳二味,煎熟温服,日三服,小盒饭利,如皂荚汁状,色正赤。过一宿,腹满减,黄从小便中去也。

身黄胁痛,小便难,未下者宜柴胡,下后者忌柴胡。(二法俱见胸胁痛门。)

伤寒发汗后而身目俱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法不可下,当于寒湿中求之。(与熏法同。)

太阳病,脉浮数,为表未解,医反下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论见结胸。《活人》云∶茵陈汤主之。)阳明病,面赤,攻之必发热身黄,小便不利。(论见胃实。)阳明病,黄而腹满,脉迟,饱则头眩,小便难者,虽下之,腹满如故。(论见腹满。)下后不能食,胁下满痛,颈项强,小便难而身黄者,与柴胡汤必下重。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身必发黄。风温脉浮汗出,身重多眠,若被火则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螈 。(论见风温。)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论见头汗。)

身黄,脉沉结,少腹硬而小便自利,其人发狂,大便黑者,为蓄血,宜抵当汤。(论见蓄血。)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黄柏皮汤主之。

栀子(十五枚) 甘草(一两) 黄柏(二两)

上 咀,每服五钱,水煎温服。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汤主之。

麻黄(泡,去节) 连翘根 生姜 甘草(各一两) 赤小豆 梓白皮(生。各半升) 杏仁(二十粒)大枣(六枚)

上 咀,每服五钱,用潦水一盏半煎,温服。(麻黄、杏仁生姜、甘草、大枣五味甘辛发散表邪,为阳也。赤小豆连翘、梓皮酸苦泄里为阴也,潦水味薄不助阴气也。)

上身黄小便自利,小腹硬而狂,大便黑者,为蓄血,则宜抵当汤下之。若小腹不硬,其人不狂,大便不黑者,虽小便利,非蓄血也。其为症有三。一者栀子柏皮汤,二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皆治身黄小便利而身不疼者,海藏所谓干黄是也。三者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皆治身黄小便利,而一身尽痛者,《活人》所谓中湿是也。

汗下烧针后,心下痞而胸烦者,面色青,肤 ,难治。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治。(论见痞。)身黄禁忌。(见前汗后身黄、下后身黄条。)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1. 《医学纲目》
  2. 《本草易读》
  3. 《冯氏锦囊秘录》
  4. 《本草备要》
  5. 《医学入门》
  6. 《汤液本草》
  7. 《证类本草》
  8.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9. 《顾松园医镜》
  10. 《新修本草》
  11. 《本草求真》
  12. 《本草经集注》
  13. 《本经逢原》
  14. 《雷公炮炙论》
  15. 《本草从新》
  16. 皇清例授文林郎先考羲桐府君传略《类证治裁》
  17. 《得配本草》
  18. 皇明《古今医统大全》
  19. 《轩岐救正论》
  20. 皇甫中《中医词典》
  21. 《本草思辨录》
  22. 皇甫序《针灸甲乙经》
  23. 《本草崇原》
  24. 皇甫坦《中医词典》
  25. 《本草便读》
  26. 皇甫嵩《中医词典》
  27. 《本草经解》
  28. 皇甫谧《中医词典》
  29.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30. 肓之原《中医词典》
  31. 《本草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