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入血室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东垣云∶妄见妄闻,夜梦亡人,皆肝木火盛而为邪也,刺期门。与此义同。)许学士云∶有妇人患热入血室证,医者不识,用补血调气药,延养数日,遂成血结胸。或劝用前药。予曰∶小柴胡已迟,不可行也。无已,则有一焉,刺期门穴斯可矣。予不能针,请善针者治之,如言而愈。或问曰∶热入血室,何谓而成结胸也?予曰∶邪气传入经络,与正气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经水适来适断,邪气乘虚而入血室,血为邪迫,上入肝经,肝受邪则谵语而见鬼,复入膻中,则血结于胸也。何以言之?妇人平居,水当养于木,血当善于肝。方未受孕,则下行之以为月水;既妊,则中蓄之以养胎;及已产,则上壅之以为乳,皆此血也。今邪气蓄血,并归肝经,聚于膻中,结于乳下,故手触之则痛,非汤剂可及,故当刺期门也。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活人》云∶小柴胡和之。犯胃气谓下之,犯上二焦谓发汗也。)
□
〔《衍》〕有一妇人,温病已十二日,诊之,其脉六七至而涩,寸稍大,尺稍小,发寒热,颊赤口干,不了了,耳聋。问之,病数日经水乃行,此属少阳热入血室也。若治不对病,则必死。乃按其证与小柴胡汤,服之二日,又与小柴胡汤加桂、干姜一日,寒热遂止。又云∶我脐下急痛。又与抵当丸微利,脐下痛痊,身渐凉,脉渐匀,尚不了了。仍复与小柴胡汤。次日又云∶我但胸中热躁,口鼻干。又少与调胃承气汤,不得利。次日又云∶心下痛。又与大陷胸丸半服,利三行。次日,虚烦不乐,时亦有所见,时复狂言。虽知其尚有燥屎,以其极虚,不敢攻之。遂与竹叶汤,去其烦热。其夜大便自通,至晓两次,中有燥屎数枚,而狂言虚烦尽解。但咳嗽唾,此肺虚也,恐乘虚而成肺痿。遂与小柴胡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汤。一日咳减,二日而病悉愈。以上皆用张仲景方。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 热入血室《医学纲目》
- 热入血室《医学读书记》
- 热入血室《医宗金鉴》
- 热入血室《中医词典》
- 热入血室《医宗金鉴》
- 热入血室《四圣心源》
- 热入血室《冯氏锦囊秘录》
- 热入血室《伤寒说意》
- 热入血室《续名医类案》
- 热入血室《伤寒说意》
- 热入血室《医述》
- 热入血室《景岳全书》
- 热入血室《临证指南医案》
- 热入血室《景岳全书》
- 热入血室《医学摘粹》
- 热入血室《中医名词词典》
- 热入血室《医学心悟》
- 热入血分《中医词典》
- 热入血室《伤寒大白》
- 热入血分《中医名词词典》
- 热入血室《竹林女科证治》
- 热入心胞《冷庐医话》
- 热入血室《回春录》
- 热入心包《中医词典》
- 热入血室《伤寒六书》
- 热入心包《中医名词词典》
- 热入血室《伤寒六书》
- 热入厥阴《凌临灵方》
- 热入血室《丹溪手镜》
- 热乳《中医词典》
- 热入血室《妇人规》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