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结与结胸痞气大同小异
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王朝奉云∶可刺关元穴。)脏结无阳症,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滑胎者,不可攻也。(王朝奉云∶可刺关元穴,服小柴胡汤。)病胸中素有痞,连在脐旁,引入小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症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症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与半夏泻心汤。

- 脏结与结胸痞气大同小异《医学纲目》
- 脏结(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脏结证《伤寒九十论》
- 脏结《伤寒括要》
- 脏结证八 太阳百十八《伤寒悬解》
- 脏结《伤寒六书》
- 脏结证九 太阳百十九《伤寒悬解》
- 脏结《医学心悟》
- 脏结证十 太阳百二十《伤寒悬解》
- 脏结《医述》
- 脏厥《中医词典》
- 脏结《伤寒捷诀》
- 脏厥蛔厥《医述》
- 脏结《中医词典》
- 脏连丸《奇方类编》
- 脏结《伤寒说意》
- 脏脉《中医词典》
- 脏结《中医名词词典》
- 脏脉六变病刺不同《类经》
- 脏会《中医词典》
- 脏能《慈幼新书》
- 脏候解《素灵微蕴》
- 脏气《中医名词词典》
- 脏行气于腑《中医词典》
- 脏气《中医词典》
- 脏行气于腑《中医名词词典》
- 脏气法时补泻法《卫生宝鉴》
- 脏寒泻《中医词典》
- 脏气法时补泻法《医学启源》
- 脏寒腹胀《症因脉治》
- 脏气法时论《素问悬解》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