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疝
卧则入腹,立则出腹,偏入囊中者是也。
□
〔海藏〕仲景疗阴狐疝气,有大小时时上下者,蜘蛛散主之。(狐夜伏而昼见,以见疝处厥阴之分,即人之阴篡隐奥之所,昼下而夜上,故以狐疝名焉。
蜘蛛(十四枚,焦炒)桂(半钱,要人厥阴,取其肉浓者)
上为散,每服一钱,蜜丸亦可。雷公云∶凡使勿用五色者,兼大身上有刺毛生者,并薄小者,以上皆不堪用。须用屋西南有网,身小尻大,腹内有苍黄脓者,真也。凡用去头足了,研如膏,投药中用,此余之方法,若仲景炒焦用,全无功矣。
一方 治水 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止。牡蛎不拘多少,盐泥固济,炭三斤, 令火尽,冷取二两。
干姜一两,焙为细末。二味和匀,冷水调得所,涂病处,小便大利即愈。
《内经》刺灸狐疝,但取足厥阴一经。经云∶肝足厥阴之脉,所生病者狐疝是也。随其经盛虚寒热陷下取之也。
□
〔《甲》〕狐疝,太冲主之。阴股内痛,气痈,狐疝,走上下引少腹痛,不可俯仰上下,商丘主之。狐疝,惊悸少气,巨缺主之。
□
〔《心》〕妇人疝瘕,结核疼痛,发作无时,日出穴,夜入穴,或负重即下,稍轻即止,此狐疝也。天井(五分。)肘尖(五分,小壮汗出则愈。)气海(三寸。又互换东西,上下向病所各进三寸,泻之。)中极(三寸,立愈。)
耳后陷者肾下,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俯仰,为狐疝。(全文见诊。)

- 狐疝《医学纲目》
- 狐疝《中医词典》
- 狐疝风《中医词典》
- 狐疝《中医名词词典》
- 狐疝秘方《华佗神方》
- 狐肉汤《食疗方》
- 狐疝治验《一得集》
- 狐肉汤《饮膳正要》
- 狐阴茎《千金翼方》
- 狐肉羹《食疗方》
- 狐阴茎《本草经集注》
- 狐肉羹《饮膳正要》
- 狐阴茎《新修本草》
- 狐肉《医学入门》
- 狐阴茎《本草蒙筌》
- 狐肉《饮食须知》
- 狐阴茎《冯氏锦囊秘录》
- 狐肉《饮膳正要》
- 狐阴茎《证类本草》
- 狐气疝《中医词典》
- 狐阴茎《本经逢原》
- 狐凭病秘方《华佗神方》
- 狐阴茎《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狐尿刺候《诸病源候论》
- 狐阴茎《名医别录》
- 狐尿刺方二首《外台秘要》
- 弧菌和弯曲菌《医学微生物学》
- 狐尿刺《外科心法要诀》
- 胡臭《中医词典》
- 狐尿刺《医宗金鉴》
- 胡臭(狐臭)《孙真人海上方》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