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仲〕小肠有热者必

〔垣〕秦艽苍术汤 治痔疾,若破谓之痔漏,大便秘涩,必作大痛。此由风热乘食饱不通,气逼大肠而作也。受病者,燥气也。为病者,胃湿也。胃刑大肠则化燥火,以乘燥热之实,胜风附热而来,是湿热风燥四气相合,故大肠头成块者湿也,作大痛者风也。若大便燥结者,主病兼受火邪也。热结不通去燥屎者,其西方肺主诸气,其体收下,亦助疾病为邪,须当破气药兼之,治法全矣,服之其疾立愈,不可作丸,以锉汤与之,效如神速。

秦艽(一钱,去芦) 泽泻(三分) 苍术(七分,制) 防风根(五分) 桃仁(去皮,一钱,另研)归根(三分,酒洗,第二服药用身) 黄柏(去皮,酒洗,五分) 大黄(少许,虽大便秘涩,亦不可多用) 槟榔(一钱,细末,调服之) 皂角仁(烧存性,去皮,一钱,捣细末,调下服之)

上除槟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候煎成药研匀调入外,余 咀作一服,水三盏,煎至一盏二分,去渣,入前三味,再上火煎至一盏,空心热服,待少时以美膳压之,不犯胃气也。服药日忌生冷硬物及酒面大料物干姜之类,犯之则药无效。如有白脓,加五朵白葵花,须除萼去心,细剪入,青皮五分不去白,入上药同煎,又用木香三分为细末,同槟榔等三味,再上火同煎,根据上法服饵。古人以此疾多以岁月除之,此药一服立愈,若病久者,再服必愈。

秦艽白术丸

秦艽(去芦) 归梢(酒洗) 桃仁(酒浸,去皮尖,另研。各一两) 地榆(三钱) 枳实(麸炒)白术 泽泻 皂角仁(烧存性,去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和桃仁泥研匀,煎热沸汤面糊丸,鸡豆大。焙干,白汤下,空心,宿食消尽服之,少时以美膳压。忌生冷硬物冷水冷菜之类,并湿面酒及五辣辛热大料物之类,犯之则药无验。十服必愈。

〔洁〕苍术泽泻丸

苍术(四两,去皮) 泽泻 枳实 秦艽(各二两) 地榆 皂角子(烧存性。各一两)

上为细末,烧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汤或酒下。

白术丸(药味与苍术泽泻丸同,只改苍术为白术,去秦艽。)

〔丹〕痔漏,专一凉血为主。

人参 黄连 生地(凉血) 当归(和血) 川芎(和血) 槐角(凉生血) 条芩(凉大肠)枳壳(宽肠) 升麻(提起)

上煎汤服之外,以涩药炉甘石童便牡蛎、粉龙骨海蛤密陀僧之类敷之。

许孺人产后痔作,疮有头如蒜头大,或下鲜血,或紫血,大便疼,与黑神散。又多食肉大饱,此湿热在大肠所为。

郁李仁(去皮) 麻仁 槐角(各七钱) 枳实 皂角仁(五钱,为末) 苍术 归尾 生地(各三钱)大黄(炒,一钱)

上分六帖,纳三样仁另研,煎服。

〔《经》〕患五种痔。水研山豆根服。(味甘寒,退血热。)

〔《本》〕又方 治痔用鸡冠花不拘多少,浓煎汤,每服一盏,空心服。(《本草》云∶鸡冠花性凉,治泻血。)

〔丹〕痔头向上,是大肠热甚,收缩为主。用四物解毒枳壳、白术、槐角、秦艽。

治翻花痔。

荆芥 防风 朴硝

上煎汤洗之。次用木鳖子郁金研末,龙脑些少,水调涂上。

〔世〕治翻花痔。用信一钱,蜈蚣数个,以香油久浸之,临卧时先洗痔拭干,却取浸油敷患处,用手按入,立愈。累效。其余痔皆妙。

痔药膏子外痔翻花脱出,黄水不止,肿痛。并用银阔篦蘸药涂敷,日一次,重者五七次,立愈。先用药水洗拭干,却敷此膏。

用真桑灰不拘多少,淋浓汁两碗,熬至一碗,却入草乌片、大黄片各二钱,再慢火熬至半碗,入甘草一钱,数沸,下净细锻石半匙头,不可多,略沸三五次,用绢一重,花纸二重,如绞漆状,滤过,再熬成膏,候冷。

用真胆矾五分,研极细末,放入膏中,用瓦器盛贮封之,临用入龙脑末和匀敷之。

〔《千》〕治风痔漏,不问有头无头,定三日安。

藜芦(烧灰) 天麻(各五钱) 干姜(半两) 皂角针(不用皮条,炒,二钱) 莲子明矾 硫黄(各一两)大苦栝蒌(一个) 麝香(五分)

上将栝蒌开一孔,入矾并硫黄在内,孔如小钱大,就将元掩合定,绵纸糊,却用瓦罐子盛坐瓶上,炭火令烟尽为度,候冷取出,研细,同前六味药末和令匀,炼蜜丸,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温酒下,日三服,三日见效。忌油面 藏牛马肉鱼腥生冷行房行远劳力一切等事。

治肠痔,鳖甲丸

鳖甲 皮(炙焦黑) 穿山甲(炙焦) 白矾(枯) 附子牙皂角(各半两,炙焦存性二分)

上细末研匀,蒸饼丸如桐子大,米饮下二十丸,食前,日三服。

又方

槐花(炒) 白矾(枯。各一两) 附子(五钱)

上细末研匀,蒸饼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食前,日三服。以上二方庞老传。

肠风痔漏。

赤芍药 官桂(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二钱,姜二片,白糖一块,水一盏,同煎七分,去渣,空心服。

〔《素》〕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生气通天论)

〔洁〕黑地黄丸血虚久痔,神妙,治痔之圣药也。(方见劳瘵。)

〔世〕治痔方,神妙。

当归 川芎 黄连 全蝎 三棱 蓬术 羌活 独活 山茱萸(去核。各半两) 枳壳(十二两,去穣)商陆(白者,一两) 巴豆(去壳,不拘数) 木香 甘草节 鼠粘子(炒) 苦参柴胡(各一两)刺皮(炒) 猪牙皂鱼(去皮弦。各一两)

一方,加白术、半夏荆芥薄荷、槟榔各一两。

上将巴豆二粒或三粒入枳壳内,线扎定,却用醋煮烂讫,冷水洗净,去巴豆不用,晒焙干入前药,同为细末,煮醋面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醋汤下。更用五倍子羌活独活煎汤洗。如大便燥结,用煮过巴豆六七粒,加入前药同丸。

上一方疏风泄热,破积滞,其效如神。

〔《集》〕治五痔不以年月日久新。枳实为末,炼蜜丸,桐子大,空心饮下二十丸。

〔丹〕二三十年不愈者,三服止,用莲花蕊散

莲花蕊 黑牵牛头末(各一两半) 当归(半两) 矾红(少许)

上为末,先忌食肉五七日,空心令食肉一顿,就取温酒下三钱,约两时辰,取下脓血或虫是效。

〔海藏〕《外台》治五十岁痔不瘥,涂熊胆取瘥,神效,诸方不及此。

〔垣〕七圣散 治大肠疼痛不可忍。王叔和云∶积气生于脾脏傍,大肠疼痛阵难当,渐交稍泻三焦是,莫漫多方立纪纲。

羌活(一两) 槟榔 木香 川芎 桂枝(去皮。各半两) 大黄(八分,煨) 郁李仁(去皮,另研,一两半)

上除郁李仁另研外,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验虚实临时斟酌丸数,白汤下。取大便微利,一服而愈。

切禁不得多利大便,若大便大行,其病滋甚。

秦艽防风汤 治痔漏。大便时时发疼痛,非痔漏也,此药主之。

奏艽 防风 白术(各一钱半) 归身(一钱) 黄柏(五分) 陈皮 红花(少) 甘草(炙)升麻(各六分) 柴胡(二分) 桃仁(三十个) 大黄(三分,煨) 泽泻

上锉,如麻豆大,总作一服,水三盏,煎一盏,去渣稍热服,空心,宿食消尽服之。避风寒,忌房事酒湿面大辛热物。当风寒处大便。

〔《本》〕治痔有鼠结核,作渴疼痛方。

皂角(酥炙) 黄 荆芥 槐子 穿山甲 木香 皮 桔梗 鳖甲(醋炒) 露蜂房(炒焦)

芍药(各一两) 大黄(五钱)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食前日三服。未知,加至四五十丸。

治痔下肿痛。

枳壳(一两,陈粟米同炒令黄赤,米不用) 青木香(一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饭饮调下。

〔《集》〕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以玩月沙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黄色为末。每二钱入乳香五分,空心温酒调下,日三四服,瘥。即兔子粪是也。

〔《外》〕治痔发疼痛。狸肉作羹食之良。作脯食。不过三顿,瘥。

〔世〕治痔疮痛不可忍者。木棉花煎汤,旋入朴硝,乘热熏之,候温浸之。(单用硝水极妙,曾用,大有效。)

〔《本》〕治痔痛。

蜈蚣(一条) 大青州枣(三个) 白矾(一块如枣大)

上将蜈蚣、白矾二味为末,用枣肉丸,分作二丸,烧烟,用竹筒透引烟熏妙。

〔垣〕秦艽羌活汤 治痔漏成块,下垂疙瘩,不任其痒。

麻根 柴胡 甘草(炙) 麻黄根(各五分) 黄 秦艽(各一钱) 防风根(七分) 本(三分)细辛(少) 羌活根(一钱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大盏,煎一盏,去渣,空心,宿食消尽服之。忌如前。

〔梅〕治痔有虫咬,谷道痒,或下脓血多。取槐白皮浓煎汁,安盆中,坐熏之,塞其谷道,汤冷,更暖之。

良久欲大便,当虫出,不过三度即愈。如用末,绵裹纳下部。

〔丹〕治痔谷道中虫痒不止。水银枣膏各二两,研匀,捏如枣形,薄绵裹纳之,明日虫出。若痛者加粉草三大分,作丸。(《梅师方》)

〔罗〕淋渫药 治下部痔肿,大肠头痒痛。

威灵仙 枳壳(麸炒。各一两)

上为粗末,熬水熏洗,冷即再暖,临卧避风洗三次,挹干,贴蒲黄散

〔世〕治痔痒。用五茄茎叶浓煎汤,以瓶盛之,坐瓶口上熏痔,至汤温洗之,三次必效。

〔丹〕肠风痔漏。有虫如丝细黑头,取去除根。

瞿麦(半升) 猪牙皂角(一寸)

上为末,入猪腰子一双内,用米泔煮,空心食之。少顷,肚痛上攻,虫皆随出,作地坑埋之,薄粥补之。

〔垣〕当归郁李仁汤 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肠头,下垂多血,苦疼不能忍。

皂角仁(另为细末调服) 郁李仁 秦艽(各一钱) 麻子仁(一钱半) 当归梢 生地 苍术(各五分)泽泻(三分) 枳实(七分) 大黄(三钱,煨)

上除皂角仁研细末,余药锉如麻豆大,水三大盏,煎一盏,去渣,入皂角末调在内,空心食前,候宿食消尽服之。忌风寒处大小便

〔丹〕如欲凉大肠,宽大肠,则用枳壳去穣,入巴豆,铁线缠,煮透去巴豆,入药用。若丸药则捣烂用,煎药则干用。

〔《食》〕治野鸡痔下血肠风明目方。嫩槐叶一升,蒸如茶法,取叶碾作末,亦如茶法煎呷之。

〔《千》治肠痔,每大便下血。槐树上木耳取末之,饮服方寸,瘥,日三服,良。

〔《肘》〕治肠痔,每大便常血水,服蒲黄方寸匕,瘥。日三服,良。

〔《食》〕主五痔下血不止。杏仁去皮尖及双仁,水一升,研滤取汁,煎减半,投米煮粥停冷,空心食之。

〔《草》〕治肠痔多年不瘥,下血不止。木贼、枳壳各二两,干姜一两,大黄一分,四味并锉一处,入铫子内炒黑色,存三分性,捣罗,温粟米饮调,食前,服二钱匕,甚妙。

〔《外》〕治患肠痔,大便常有血。食鲫鱼羹及随意任作饱食。孙真人同。

〔《本》〕治肠痔在腹内有鼠奶下血方。

芜荑 椿树东行根 野狼牙根 贯众 皮(炙焦) 雄黄(半两) 白鳝头(一个,炙焦) 槐东 引根(白皮,一分)

上细末,腊月猪脂和一丸,弹子大,绵裹纳下部。

〔丹〕痔漏肠漏窍。用赤石脂白石脂枯矾黄丹、脑子塞之。

〔《本》〕治肠风痔漏。用鲫鱼一个,破开去肠,入白矾令满,合之,瓦上烧过为细末,用鸡毛卷药敷之,立效。

治痔漏疮方

鸡子(一个,煮熟,去黄,取白,切炒。) 白矾(明者如皂角子大,匙上枯过,用三分)

上为末,先用温汤洗净,拭干,用纸捻点药,送入疮孔内,立效。日三易。

上治痔漏下血,如血虚,必兼服黑地黄丸乃妙。

〔《衍》〕鳞鲤甲烧一两,存性,肉豆蔻仁三个,同为末,米饮调二钱服,治气痔。脓血甚者,刺 皮一两,烧服。中病即已,不必尽剂。

运气 痔发皆属寒。经云∶太阳之胜,痔疟发,治以苦热是也。

〔世〕治痔神应散 治五种肠风下血,上厕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有 肉名奶痔,痔头上有孔漏出名肠风,并治之。

牛角 (一枚,酌中者,槌碎。) 蛇蜕皮(一条,白者) 猪牙皂角(七茎) 穿山甲(七片)刺皮(一两,锉)

五味,细锉入瓮瓶内,以黄泥封固,候干,先用小火烧令烟出,后用大火 令通赤为度,取出摊开,候冷,捣罗为末。服时先令患者临卧时细嚼胡桃仁一个如糊,用无灰好酒一盏送下,不可言语便睡。至五更时,以温酒调下药末三钱,至辰时更进一服,虽久年不过三服,立效。

〔丹〕治肠风痔漏如神。大树木上寄生叶取干为末,酒水米饮任下,或丸桐子大,服三十丸亦得。

〔《千》〕治五痔方。苍耳茎叶以五月五日采干为末,水服方寸,或丸桐子大,服之立效。

洗痔疼。用荆芥、朴硝、桑寄生,定痛解毒,去风,凉大肠热,安胎。如肿者加五倍子木鳖子,研细调敷。又方,五倍、朴硝、桑寄生莲房,水煎,先熏后洗。一方加百药煎洗。

〔《保》〕淋洗法

天仙子 荆芥穗 小椒 蔓荆子

上水煎汤洗。

〔《本》〕熏洗痔方。用枳壳不拘多少为末,每用二钱,水一盏,砂瓶内煎令沸,先去瓶嘴上坐熏,后却泻出通手热洗,妙。(此方久痔亦妙,除根。)

〔世〕洗痔方。轻者用朝东马齿苋刘寄奴浓煎汤熏,待温却用手洗,拭干。重者加大青叶梗干者一半,同煎。

〔丹〕痔庠。用灰苋带根浓煎汤,先熏后洗。又方,取河水频洗.用蜗牛涂之。

〔《经》〕痔漏用犍牛儿胆、 胆各一个,腻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将 胆汁、腻粉、麝香和匀,入牛胆内,悬于 前四十九日熟,旋取为丸,如大菱角,急送入疮内,后追出恶物,日三,验。候疮口渐合,用生面盖疮内一遍,出恶物妙。

〔丹〕一方,治痔。用雄鸡胆、片脑和匀,贴之。一方,熊胆涂之,神效。

〔世〕治痔用活蜈蚣一条,以香油一小罐浸之,陈愈妙,敷之累验。

〔无〕贴痔法蜀葵子(半两) 蝉蜕(五个) 槟榔(一个,并为末)

上用枣三枚,取肉研细,搜和药末,如觉硬,滴少蜜,研成膏,量大小贴于病处。

〔罗〕黄散 治下部痔漏。

蒲黄 血竭(半两)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贴于患处。

〔《斗门》〕治痔疾有头如鸡冠者。用黄连末敷之即瘥。更加赤小豆末,尤良。(一方用黄连、木香末敷,妙。)

〔无〕熏痔法皮(切方,三指大) 雄黄(枣大,研) 熟艾(鸡子大)

上为末,用瓦器,以灰实一半如烧香法,安长桶内,坐其上熏之,烟气从口出为佳。凡三度熏,永瘥。勿犯风冷,忌鸡肉毒物。

〔《本》熏痔方。用鼠郎皮一味,瓶内烧烟,坐身于瓶上,熏三五次,除根。

〔世〕痔方。赤脚蜈蚣一条,香油煎酥,纸上挹干,加乳香二钱,没药二钱,麝香、粉霜各五分,人指甲五钱,泥裹煨干脆为末,用鹅毛管盛药吹上,如有水,实时出尽不疼。其物结一硬丁,用线系在上揭落之。

〔罗〕治痔神效。

雄黄 硫黄 明矾(各等分)

上为末,新盏盛药,先入矾末一半在底,次入余药,又将矾末一半盖上,用火 ,候矾枯为度,出火毒,研末,津液调敷,干落为度。后用石膏、五倍子为末,收疮口。

周先生枯痔法

明矾 赤石脂(五钱) 辰砂(痛加一钱) 黄丹

上为末,先用郁金末护肛门。如无郁金,用姜黄末代之。调涂四围好肉,如不就,加绿豆粉打合,却将枯药敷上。如肛门疼急,浓煎甘草汤放温,拂四围肛门上,就与宽肠药

槐花 大黄 枳壳 木通 连翘 瞿麦 当归

上半酒半水煎。

枯药,早辰上一次,日午一次,洗去旧药。申时又洗去,又上一次。如要急安,至夜半子时又洗,上一次。

至次日且看痔头淡淡黑色,两三日如乌梅,四五日内,用竹篦子轻轻敲打痔头,见如石坚,至七八日便住,更不须上枯药,且待自然如萝卜根乃脱去也。洗用甘草、荆芥、槐花,洗去旧药,方上新药。

凡医痔之法,且如明日要下手,今日先与此药,所以宽大肠,使大便软滑,不与痔相碍,且不泄泻。痔头未脱落者,须要日日与之,以大黄一两煨,枳壳、炒当归酒洗一两,同为细末,如桐子大,好酒吞下。治枯痔头虑生他证。凡用枯药,或触坏肾根,或水道赤涩痛,与此方。大黄、木通、生地各一两,滑石、瞿麦各半两,同为细末,每用四钱,煎服。

催痔方 如枯尽未脱落,以此催之。好磁石一钱,白僵蚕、生川乌五分,同为细末,冷水调,敷上立脱。凡用枯药去尽乳头,恐留痔硬头损破肛门四围成疮,用此药。龙骨一钱,石膏一钱,没药五分,腻粉五分,同研十分细,先以荆芥汤洗,次掺之,切忌毒物、生姜

痔脱后,用甘草汤豆豉汤洗,再用荆芥、五倍子煎水洗,便不生脓。

治痔脱后肉痒方。用大粉草浓煎汤洗。

收肠方凡用枯药,脱下乳头,随即与此,以收其肠,此方补气,又收脓去血生肉,令痕壮。

人参 当归(各一两) 川芎 甘草 白芷 防风 浓朴 桔梗 桂枝

上细末,半酒半水煎,如恶酒者,酒少水多煎之。夏月减桂、朴,加芩、柏。

〔《经》〕治痔 有头方。用芫花入土根不限多少,以净水洗,却入木臼捣用少许,水绞取汁,于银铜器内慢火熬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系痔,系时微痛,候心燥落时,以纸捻引入膏药于窍内,永除根。未落不得便屎。

周先生割痔麻药

川乌 草乌胡椒 吴茱萸 花椒 白僵蚕(炒)

上细末,酒调敷四边,然后割之。又以此药敷之,否则亦用麝香、龙骨涂之。

上枯痔、系痔、割痔三法,用前药服及敷贴不退者,然后用之,必敬谨之,不可视为常法。

〔《本》〕治痔漏。此因大肠感风热而生。

生砒(一字) 水银(一粒,如米大) 腻粉(一字) 麝香(一粒,如小豆大)

上件并入乳钵内,研极细,如痔如有珠子者,将矾汤净洗拭干,用手捻药揩在痔上,觉痒便是药行。一日二次,又洗。五日后住药,见效。如或有孔,只用纸捻引药送入,令彻其内,更用纸贴孔前,一日二次,使药自能生全。(陈无择云∶忌用生砒,恐毒瓦斯入腹。今两存之,以治珠突者。)

针灸 痔,独取足太阳。经云∶足太阳之脉,所生病者痔疟,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盖后世取承山穴者是也。

其二论督脉而不见其取法。经云∶督脉生病,癃痔。盖后世取长强穴是也。

〔丹〕治痔疮。大蒜十片,头垢捏成饼子,先安头垢饼于痔头上,外安蒜片,以艾灸之。

〔《本》〕唐峡州王文显充西路安抚司判官,乘骡入骆谷,有痔疾,因此大作,其状如胡瓜贯于肠头,热如糖灰火,至驿僵仆。主驿吏云∶此病予曾患来,须灸即瘥。用柳枝浓煎汤先洗痔,便以艾炷其上,连灸三五壮,忽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因转泻鲜血、秽物一时出,至痛楚,泻后遂失胡瓜所在,登骡而驰去。

〔《玉》〕痔漏下血,里急后重,或痒或疼∶二白(在掌后纵纹上四寸,手厥阴脉,两穴相并,一穴在两筋中,一穴在大筋外,针入三分,泻两吸。)长强(一寸,大痛方到穴,泻三吸。)

〔世〕灸法∶长强(一寸,大痛方到穴,泻三吸。如灸,可七壮,虽久不愈者,亦效。)

又法∶脊骨凸处与脐平对是穴(灸七壮。) 承山(二寸半,补一呼,如灸可七壮。)

〔《甲》〕痔篡痛,承筋主之。痔篡痛,飞阳及委中、扶承主之。痔痛,攒竹主之。痔痛,会阴主之。痔与阴相通者死。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会阴皆主之。痔骨蚀,商丘主之。

〔无〕肠癖为痔,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峙。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曰痔。不特于肛门边生,有鼻痔、眼痔、牙痔等,其状不一。方书分出五种,曰牡、曰牝、曰脉、曰肠、曰气。牡痔者,肛边生疮肿突出,一日数枚,脓溃即散。牝痔者,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奶,时时滴渍脓血。脉痔者,肠口颗颗发 ,且痛且痒,出血淋漓。肠痔者,肠内结核有血,寒热往来,登溷脱肛。气痔者,遇恐怒则发,肛门肿痛,气散则愈。又有酒痔,每遇饮酒发动,疮肿痛而流血。血痔,则每遇大便,清血随下而不止,宜解热调血顺气为主,苦久不愈,必至穿穴为漏矣。

治痔切勿用生砒,毒瓦斯入腹,反至奄忽。忌吃生冷硬物冷菜之类,及酒湿面五辣辛热大料物,及干姜之类,犯之无效,此东垣格言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1. 《医学纲目》
  2.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3. 《续名医类案》
  4. 《凌临灵方》
  5. 《杂病广要》
  6. 《中医词典》
  7. 《证治准绳·类方》
  8. 《孙真人海上方》
  9. 《证治准绳·女科》
  10. 《老年百病防治》
  11. 《证治准绳·杂病》
  12. 《中医名词词典》
  13. 《张聿青医案》
  14. 《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5. 《古今医案按》
  16. 《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7. 《儒门事亲》
  18. 《临床激光治疗学》
  19. 《中医外科学》
  20. 猘犬咬伤《中医词典》
  21. 《女科证治准绳》
  22. 猘犬伤,《景景医话》
  23. 《千金宝要》
  24. 秩相关《医学统计学》
  25. 《普通外科学》
  26. 秩和检验用H界值表《预防医学》
  27. 痔( 漏 余见疡 )《针灸资生经》
  28. 秩和检验《预防医学》
  29. 痔(漏)《张氏医通》
  30. 秩和检验《医学统计学》
  31. 痔?《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