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
□
〔《大》〕黑神散 治产后恶露不尽,心胸痞满,脐腹撮痛,污血诸疾。(方见妇人产后。)
□
〔丹〕产后三日,血块痛,发热。
上研细,分五帖。豆淋酒下之,食前。
白术 芍药(三钱) 滑石(五钱) 黄芩(二钱半) 牡丹皮(二钱半) 人参 川芎 归尾 陈皮 荆芥(各一钱) 干姜(一钱) 甘草(些)
□
初出卷荷 红花 当归(各二两) 蒲黄(纸炒) 牡丹皮(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调下一碗;或用童便调下,妙。
□
〔《大》〕治血瘕,痛无定处。
上先煎三味,约三分减二,次下姜汁,慢火煎如稀饧,每取一合,温酒调下。
治儿枕痛,乃血瘕也。用真蒲黄研细,调服二钱。如燥渴者,用新汲水调下。
□
〔丹〕治产后儿枕大痛,黑白散。
上,各收之。服时各抄一钱半,米饮调下,痛止勿服,未止再服。
□
〔海〕四物加玄胡没药白芷汤 治产后败血作痛。(方见妇人门。)
四物苦楝汤(方见腹痛) 一方,治脐下痛不可忍,四物汤加玄胡索二钱半服之。
□
〔《大》〕紫金丸 治产后脐下痛,即失笑散醋为丸是也。(五灵脂、蒲黄等分,醋丸服。)
立效散 治产枕痛不可忍,用五灵脂慢火炒令干,为末。二钱,温酒下,瘥。(产枕,即血枕也。)
□
〔丹〕产后恶露未尽,小腹作痛。
五灵脂 香附末
□
〔《大》〕治产后血不尽,血痛闷方。取败荷叶烧作灰,暖水和服;煮汁服亦良。又方,取乱发如鸡子大,灰汁洗净烧为末,酒调服二钱。
治产后血瘕腹痛,及喉痹,热因寒用。铁称锤锻令通赤, 酒中,候温饮之。(丹溪法用 醋中,使鼻闻其气,妙。)
□
〔仲〕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上三味为末,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
〔云〕又方 疗产后血结下不尽,腹中绞痛不止。
大黄(另浸) 生地 当归(各二两半) 川芎 芍药 桂心(各一两) 甘草 黄芩(各二两) 桃仁(四十九个,制)
上切细,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大黄更煎一二沸,分三服。
桂心丸 治产后血气不散,积聚成块,上攻心腹。或成寒热,四肢羸瘦,头痛。
青皮 干漆(炒烟尽,各七钱) 没药 槟榔 当归 桂心 赤芍 牡丹皮(各五钱) 大黄 桃仁(去皮尖)鳖甲(醋炙) 浓朴(制) 三棱(煨) 玄胡索(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温酒下。
□
〔《保》〕治血晕血结,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小腹,或连于胁肋。四物汤四两,倍当归、川芎,加鬼箭、红花、玄胡各一两,同为粗末,加四物煎,调没药散服之。
虻虫(二钱,去翅足,炒) 水蛭(一钱,炒) 麝香(少) 没药
上为末,入前药调服,血下痛止,只服一服。
□
〔仲〕产后腹中疼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方见产后血弱。)
□
〔《衍》〕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下胀满,手不得犯,此寒疝也。医将治之以抵当汤,谓其有瘀血也。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张仲景羊肉汤。少减,作二服,遂愈。
□
〔仲〕内补当归建中汤 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不能饮食。
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
当归(四两)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于火上暖令饴消。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服之。
□
〔云〕产后六七日,忽然脐腹痛,皆因呼吸冷气乘虚入客于血分,宜服当归建中汤。(方见上。)
□
〔《大》〕独圣汤 治产后腹痛。当归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
〔云〕治产后恶物不尽,腹内疼痛。产后常服此,妙。
生地 当归(并略炒,各一两) 生姜(五钱,细切,新瓦炒,令焦黑)
上为细末,姜酒调二钱服。
□
〔《大》〕治产后血块痛。
熟地(一斤) 陈生姜(半斤)
上拌匀,同炒干为末。每服一钱,酒调,产后以乌梅汤下之。
□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 芍药(研末)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产后腹痛,服枳实芍药散不愈者,宜下瘀血汤主之。(方见败血条。)
□
〔仲〕产后七八日,无太阳症,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大承气汤方见伤寒。)
□
〔《山》〕儿枕痛。用隔年蟹壳烧灰,酒下。
□
〔丹〕局方五积散 治产后余血作痛。
以苍术为君,麻黄为臣,浓朴、枳实为使。虽有当归、芍药之补血,仅及苍术三分之一。不思产后之妇,有何寒邪,血气未充,似难发汗,借曰药性温和,可以推陈致新,岂可用麻黄之悍,附以苍术、枳、朴之散乎?虚而又虚,祸不旋踵矣。
产后血块痛∶三阴交、气海(宜灸之。)

- 产后腹痛《医学纲目》
- 产后腹痛《女科秘旨》
- 产后腹痛《冯氏锦囊秘录》
- 产后腹痛《内府秘传经验女科》
- 产后腹痛《普济方·针灸》
- 产后腹痛《中医词典》
- 产后腹痛《妇人规》
- 产后腹痛《自我调养巧治病》
- 产后腹痛《女科精要》
- 产后腹痛《景岳全书》
- 产后腹痛《胎产指南》
- 产后腹痛《中医名词词典》
- 产后腹痛《中医妇科学》
- 产后浮肿属血与气搏留滞经络《女科经纶》
- 产后腹痛《女科撮要》
- 产后浮肿属虚大补气血《女科经纶》
- 产后腹痛《女科秘要》
- 产后浮肿属体虚有湿热《女科经纶》
- 产后腹痛,又泻痢者,何。《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 产后浮肿属风邪搏气《女科经纶》
- 产后腹痛分证用药法《女科经纶》
- 产后浮肿属败血停积不可作水气治《女科经纶》
- 产后腹痛及泻利方论《妇人大全良方》
- 产后浮肿分证治法《女科经纶》
- 产后腹痛秘方《华佗神方》
- 产后浮肿《女科切要》
- 产后腹痛呕吐《明医指掌》
- 产后浮肿《女科精要》
- 产后腹痛属腹有干血《女科经纶》
- 产后浮肿《明医指掌》
- 产后腹痛属冷气乘虚入产门《女科经纶》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