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痫搐
□
〔钱〕疮疹搐,由风火相胜也,惟 疹能作搐。疹为脾所生,脾虚而肝旺乘之,木来胜土,热气相击,动于心神,心喜为热,神气不安,因搐成痫。 子为心所生,心生热,热则生风,风属于肝,二脏相搏,风火相争,故发搐也。治之当泻心肝补其母,栝蒌汤主之。(海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无论虚实,皆从心火上说。脾虚则肝乘之,肝与心火相合,故用栝蒌汤。若脾土实,火旺逆乘而成痫者,此实邪也。便结者泻青丸,便软者泻青汤,亦当以脉别之。)
栝蒌汤(方见惊风。)
□
〔洁〕凡未出而发搐者,是外感风寒之邪,内发心热之所作也,当用茶粉下解毒丸、犀角地黄汤主之。
□
〔世〕治疮痘欲出,身热烦躁,忽发惊搐,宜驱风膏、小如圣饮;小便不通,八正散;涎盛,利惊丸、抱龙丸,量症施之。
□
〔丹〕欲发疮疹,先身热惊跳搐搦,此非惊风,宜发散药。
□
〔世〕麻痘风搐方
人参 羌活 防风 僵蚕(醋炒) 南星(姜制) 白附(姜制) 甘草(炙)
上等分,生姜三片,水煎服,其搐立止。
□

- 痘痫搐《医学纲目》
- 痘吐泻《保婴撮要》
- 痘痫搐《保婴撮要》
- 痘吐逆《保婴撮要》
- 痘小便不利《保婴撮要》
- 痘吐逆《医学纲目》
- 痘泻不渴《医学纲目》
- 痘释《冯氏锦囊秘录》
- 痘形《张氏医通》
- 痘时发不起《奇效简便良方》
- 痘形痘色吉凶《景岳全书》
- 痘生舌上《中医词典》
- 痘形顺逆《医宗金鉴》
- 痘身疼《保婴撮要》
- 痘形顺逆《痘疹心法要诀》
- 痘色顺逆《痘疹心法要诀》
- 痘咽痛《医学纲目》
- 痘色顺逆《医宗金鉴》
- 痘痒门主论《疡医大全》
- 痘色淡白《中医词典》
- 痘痒塌《医学纲目》
- 痘入目生翳《奇效简便良方》
- 痘痒塌《保婴撮要》
- 痘入目《医学纲目》
- 痘腰痛《保婴撮要》
- 痘呛《中医词典》
- 痘药正品《景岳全书》
- 痘前十八犯(《锦囊》)《疡医大全》
- 痘衣法《中医词典》
- 痘前十八犯《冯氏锦囊秘录》
- 痘衣种法《医宗金鉴》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