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躁

《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垣〕烦躁发热论《黄帝针经》五乱篇云∶气乱于心,则烦心密默,俯首静伏云云。气在于心者,取少阴心主之俞。又云∶咳喘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又云∶烦冤者,取足少阴。又云∶烦冤者,取足太阴。仲景分之为二∶烦也,躁也。盖火入于肺则烦,入于肾则躁。俱在于肾者,以道路通于肺母也。大抵烦躁者,皆心火为病。心者,君火也,火旺则金烁水亏,惟火独存,故肺肾合而为烦躁。又脾经络于心中,心经起于脾中,二经相搏,湿热生烦。夫烦者,扰扰心乱,兀兀欲吐,怔忡不安;躁者,无时而热,冷汗自出,少时则止。经云∶阴躁者是也。仲景以栀子色赤而味苦,入心而治烦;盐豉色黑而味咸,入肾而治躁;名栀子豉汤,乃神药也。若有宿食而烦者,栀子大黄汤主之。

运气 烦躁有二∶

一曰,热助心火烦躁。经云∶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又云∶少阳之复,心热烦躁,便数憎风是也。

二曰,寒攻心虚烦躁。经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是也。

〔成〕烦为扰而烦,躁为愤躁之躁。合而言之,烦躁为热也。析而言之,烦阳也,躁阴也,烦为热之轻者,躁为热之甚者。

〔无〕内热曰烦,外热曰躁。

谨按∶先贤治烦躁俱作,有属热者,有属寒者。治独烦不躁者多属热,惟悸而烦者为虚寒。

治独躁不烦者多属寒,惟火邪者为热,盖烦者心中烦,胸中烦,为内热也。躁者身体手足躁扰,或裸体不欲近衣,或欲在井中,为外热也。内热者,有本之热,故多属热。外热者,多是无根之火,故属寒也。

内外俱虚,身体冷而汗出,微呕而烦扰,手足厥逆,体不得安静者死。热病七八日,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躁,脉代,舌焦干黑者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学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学纲目》书籍目录
  1. 烦躁《医学纲目》
  2. 烦躁《正骨心法要旨》
  3. 烦躁《医学纲目》
  4. 烦躁《伤寒捷诀》
  5. 烦躁《医宗金鉴》
  6. 烦躁《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7. 烦躁《医宗金鉴》
  8. 烦躁《中医词典》
  9. 烦躁《冯氏锦囊秘录》
  10. 烦躁《景岳全书》
  11. 烦躁《冯氏锦囊秘录》
  12. 烦躁《中医名词词典》
  13. 烦躁《冯氏锦囊秘录》
  14. 烦冤嗽《中医词典》
  15. 烦躁《冯氏锦囊秘录》
  16. 烦冤《中医词典》
  17. 烦躁《续名医类案》
  18. 烦心《中医词典》
  19. 烦躁《医述》
  20. 烦惋《中医词典》
  21. 烦躁《医述》
  22. 烦热燥渴《四圣悬枢》
  23. 烦躁《证治准绳·幼科》
  24. 烦热燥渴《四圣悬枢》
  25. 烦躁《证治准绳·幼科》
  26. 烦热《伤寒括要》
  27. 烦躁《张氏医通》
  28. 烦热《幼科推拿秘书》
  29. 烦躁《证治准绳·疡医》
  30. 烦热《伤寒明理论》
  31. 烦躁《证治准绳·疡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