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喉中作声
一男子五十余岁,病伤寒咳嗽,喉中声如鼾,与独参汤一服而鼾声除,至二三帖咳嗽亦渐退,凡服二三斤病始全愈。
□
〔梅〕治久患 呷咳嗽,喉中作声不得眠,取白前捣为末,温酒调二钱匕。(《衍义》云∶白前保定肺气。)
□
〔仲〕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三两) 麻黄 生姜(各四两) 细辛 紫菀 款冬花(各三两) 大枣(七枚)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千》〕白前汤 咳逆上气,身体浮肿,短气肿满,旦夕倚壁不得卧,喉中水鸡鸣。
上 咀,以水一斗,浸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
□
〔《素》〕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阳别论)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脉络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患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逆调论)
督脉生病,其上气有音,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天突穴也。)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王注谓天迎穴。)
□
〔《甲》〕咳,喉中鸣,唾血,大钟主之。胸胁支满,不得俯仰, 痈咳逆上气,喉咽喝喝有声,太溪主之。咳逆上气,咽喉喝喝喘息,扶突主之。

- 咳嗽喉中作声《医学纲目》
- 咳嗽根原《四圣心源》
- 咳嗽候《诸病源候论》
- 咳嗽歌《幼科推拿秘书》
- 咳嗽候(妇科心镜 上)《古今医统大全》
- 咳嗽歌《伤寒百证歌》
- 咳嗽加减主方《痰火点雪》
- 咳嗽歌《奇方类编》
- 咳嗽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 咳嗽概说《儿科要略》
- 咳嗽简便方《幼幼集成》
- 咳嗽方三首《外台秘要》
- 咳嗽解《儿科萃精》
- 咳嗽多痰《奇效简便良方》
- 咳嗽类《察病指南》
- 咳嗽短气候《诸病源候论》
- 咳嗽连声、干咳无痰已月余《名师垂教》
- 咳嗽短气方七首《外台秘要》
- 咳嗽论《医门法律》
- 咳嗽的音色辨病《常见病自测》
- 咳嗽论《胎产心法》
- 咳嗽的辨别《中医之钥》
- 咳嗽论《医贯》
- 咳嗽喘各色证治《育婴家秘》
- 咳嗽论《婴童类萃》
- 咳嗽出现的时间与节律《常见病自测》
- 咳嗽论《侣山堂类辩》
- 咳嗽部《本草易读》
- 咳嗽论《妇科秘书》
- 咳嗽不止《孙真人海上方》
- 咳嗽论(此论出洁古家珍)《卫生宝鉴》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