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衣摸床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狂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太阳病,以火劫发汗,阴阳枯竭,虚燥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可治。(论见头汗。)
□
〔许〕有人病伤寒,大便不利,日晡发潮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直视喘急,更数医矣,见之皆走,此诚恶候,得之者十中九死。仲景虽有症而无法,但云脉弦者生,涩者死。已经吐下,难以下药,谩且救之。若大便得通,而脉弦者,庶可治也,与小承气汤一服而大便利,诸疾渐退,脉且微弦,半月愈。或问曰∶下之而脉弦者生,此何意也?予曰∶《金匮玉函》云∶循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承气汤主之。予尝观钱仲阳《小儿直诀》云∶手寻衣领及捻物者,肝热也。此症在《玉函》列于阳明部,盖阳明者,胃也,肝有热,邪淫于胃经,故以承气泻之。且得弦脉,则肝平而胃不受克,此所谓有生之理。读仲景论不能博通诸医书以发明其隐奥,吾未之见也。(海藏云∶许学士作寻衣撮空是肝热风淫末疾,此论诚当然,莫若以为肺热之邪,其人必妄言乱语。《难经》云∶肺邪入心为谵语。)

- 循衣摸床《医学纲目》
- 循衣摸床《疫疹一得》
- 循衣摸床《医宗金鉴》
- 循衣摸床《伤寒捷诀》
- 循衣摸床《医述》
- 循衣摸床《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循衣摸床《张氏医通》
- 循衣摸床《中医词典》
- 循衣摸床《证治准绳·杂病》
- 循衣摸床《中医名词词典》
- 循衣摸床《医学摘粹》
- 循衣撮空《证治准绳·类方》
- 循衣摸床《松峰说疫》
- 循衣撮空《张氏医通》
- 循衣摸床《伤寒心法要诀》
- 循衣撮空《医学纲目》
- 循衣摸床《伤寒指掌》
- 循衣撮空《傅青主男科》
- 循衣摸床《伤寒括要》
- 循经选穴法《中医词典》
- 循衣摸床(伤寒补遗)《古今医统大全》
- 循经取穴《中医名词词典》
- 循衣摸床撮空《广瘟疫论》
- 循经接气法《中医词典》
- 循衣摸床撮空《伤寒指掌》
- 循经感传现象《中医词典》
- 循衣摸床门《张氏医通》
- 循经传《中医词典》
- 循衣摸床续法《医学纲目》
- 循际《中医词典》
- 循衣摸床证《伤寒九十论》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