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续法
□
〔罗〕伤寒食少而渴者,当以和胃之药止之,不可用凉药止之,恐复损胃气,愈不能食也,白术、茯苓是也。
□
〔海〕秦二母病太阴病,三日不解,后呕逆恶心,而脉不浮。与之半硫丸,二三服不止,复与黄 建中汤,脉中极紧,无表里病,胸中大热,发渴引饮,皆曰阳症。欲饮之水,予反与姜、附等药,紧脉反沉细,阳犹未生,以桂、附、姜、乌之类,酒丸,与百丸接之,二日中十余服,病患身热,烦躁不宁,欲作汗也。又以前丸接之,覆以浓衣,阳脉方出而作大汗。翌日大小便始通,下瘀血一盆,如猪肝然。用胃风汤加桂、附三服,血止,其寒甚如此,亦世之未见也。
少阴症,口燥舌干而渴,尺寸脉俱沉,沉迟则四逆汤,沉疾则大承气汤。少阴口燥舌干而渴,身表凉,脉沉细而虚者,泻心汤主之,此有形无形药也。
人参汤 治伤寒七八日,汗后心烦燥渴。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姜、枣煎,温服。
□
〔《活》〕阳毒倍常,燥盛大渴者,黑奴丸主之。(方见阳毒。)风温加渴甚者,宜栝蒌汤。(方见风温。)中暑伏热,累治不瘥,其人发渴不已,酒蒸黄连丸主之。(方见中暑。)
□
〔《脉》〕热病在肾,令人渴,口干舌焦黄赤,昼夜欲饮水不止,腹大而胀,尚不厌饮,目无精光者,死不治。

- 渴续法《医学纲目》
- 渴忒饼儿《饮膳正要》
- 渴证《医宗金鉴》
- 渴热《麻科活人全书》
- 渴证《医学摘粹》
- 渴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渴证《医学摘粹》
- 渴利虚经脉涩成痈脓方一十一首《外台秘要》
- 渴证《医学摘粹》
- 渴利候《诸病源候论》
- 渴证《伤寒心法要诀》
- 渴利候《诸病源候论》
- 渴症《伤寒捷诀》
- 渴利后损候《诸病源候论》
- 渴症《保婴撮要》
- 渴利后发疮候《诸病源候论》
- 渴症第八十九问《婴童百问》
- 渴利《中医词典》
- 克风泪出症《中医词典》
- 渴利《中医词典》
- 克风泪出症《中医词典》
- 渴利《圣济总录》
- 克雷白杆菌肺炎《呼吸病学》
- 渴后小便多恐生诸疮方二首《外台秘要》
- 克雷伯氏菌《医学微生物学》
- 渴后恐成水病方三首《外台秘要》
- 克雷伯氏菌感染的治疗《医学微生物学》
- 渴附舌干口燥《医效秘传》
- 克雷氏骨折《百病自测》
- 渴而小便色白《思考中医》
- 克隆病 《消化病学》
《医学纲目》
- 作者:楼英 朝代:明 年份:公元1565年
- 曹序
- 自序
- 序例
- 卷之一·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二·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三·阴阳脏腑部
- 卷之四·阴阳脏腑部
- 卷之五·阴阳脏腑部
- 卷之六·阴阳脏腑部
- 卷之七·阴阳脏腑部
- 刺灸通论(刺虚实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刺虚实
- 刺寒热(入治寒热法。)
- 卷之八·阴阳脏腑部
- 卷之九·阴阳脏腑部
- 卷之十·肝胆部
- 卷之十一·肝胆部
- 卷之十二·肝胆部
- 卷之十三·肝胆部
- 卷之十四·肝胆部
- 卷之十五·肝胆部
- 卷之十六·心小肠部
- 卷之十七·心小肠部
- 卷之十八·心小肠部
- 卷之十九·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心小肠部
- 卷之二十一·脾胃门
- 卷之二十二·脾胃部
- 卷之二十三·脾胃部
- 卷之二十四·脾胃部
- 卷之二十五·脾胃部
- 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七·肺大肠部
- 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
- 卷之二十九·肾膀胱部
- 卷之三十·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一·伤寒部
- 卷之三十二·伤寒部
- 卷之三十三·伤寒部
- 卷之三十四·妇人部
- 卷之三十五·妇人部
- 卷之三十六·小儿部
- 卷之三十七·小儿部
-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
- 卷之三十九·小儿部
- 卷之四十·《内经》运气类注
- 《内经》运气类注序文
- 运气占候补遗序
- 运气占候
- 邵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