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消长
小儿寒疫传经,亦同大人,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六经俱尽,卫气外发,而生痘粒。一经之郁散,则一经之病解。七日太阳病衰,八日阳明病衰,九日少阳病衰,十日太阴病衰,十一日少阴病衰,十二日厥阴病衰,卫气尽达,而痘愈矣。
阳盛者,经阳司气而热郁于外,阴盛者,脏阴当权而寒郁于内。阳盛则红白而起发,阴盛则紫黑而塌陷,以阳长而阴藏,其性然也。起发则生,塌陷则死,故阴不可长而阳不可消。阳莫盛于阳明,阴莫盛于少阴,阳盛则阳明之经病也,阴盛则少阴之脏病也。脏阴太盛,寒及于经,而络中之阳亦消,经阳太盛,热连于腑,而脏中之阴亦耗。脏寒则宜温补,而腑热不可寒泻,补则卫发而痘长,泻恐卫陷而痘消。明于消长之理,崇阳明而黜少阴,痘家不易之法也。仲景《伤寒》少阴之篇: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趺阳,胃脉。实痘病之玉策金绳①也。
①玉策金绳 以玉为简,谓之玉策。以金为绳,编束玉策,谓之玉策金绳,秘籍之称谓也。《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局于明灵之腑,封滕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窥也。”

- 痘病消长《四圣悬枢》
- 痘病解《四圣悬枢》
- 痘不灌浆《中医词典》
- 痘病根原《四圣悬枢》
- 痘不快发《奇效简便良方》
- 痘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痘不起浆《奇效简便良方》
- 痘便血或黑屎《保婴撮要》
- 痘不起胀《中医词典》
- 痘被经水触犯《奇效简便良方》
- 痘不脱痂《奇效简便良方》
- 痘《也是山人医案》
- 痘潮热《保婴撮要》
- 痘《医学真传》
- 痘稠密《保婴撮要》
- 痘《冷庐医话》
- 痘出不快《中医词典》
- 痘《临证指南医案》
- 痘出不快《医学纲目》
- 痘《临证指南医案》
- 痘出不起《奇效简便良方》
- 痘《续名医类案》
- 痘出太密《医学纲目》
- 痘《景景医话》
- 痘出同时论《吴医汇讲》
- 豆油《饮食须知》
- 痘出五藏形证《医宗金鉴》
- 豆油《本草易读》
- 痘出五脏形证《痘疹心法要诀》
- 豆皮饮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痘出稀疏,但呕吐不止,药不能入者《奇效简便良方》
《四圣悬枢》
- 自叙
- 卷一·温病解第一
- 卷二·疫病解第二
- 疫病原始
- 寒温病异
- 表里殊法
- 温疫由来
- 寒温殊病
- 表解热除
- 阴衰营陷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三阳传胃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六经治法
- 停水不消
- 寒疫由来
- 表里同异
- 表解寒散
- 阳衰卫陷
- 传经大凡
- 阳旺传腑
- 阴盛传脏
- 太阳经证
- 阳明经证
- 阳明腑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卷三·痘病解第三
- 痘病根原
- 痘病消长
- 热吉寒凶
- 抑阴扶阳
- 太阳经证
- 阴阳盛衰
- 停水不消
- 烦渴发热
- 血升鼻衄
- 阳明经证
- 发热出痘粒满痂生
- 红白消长
- 发紫变黑顶平根散
- 郁重粒多蒙头锁项抱鼻环唇肿消眼闭
- 阳明府证
- 少阳经证
- 太阴经证
- 少阴经证
- 厥阴经证
- 三阴治法
- 庸工谬妄
- 卷四·疹病解第四
- 卷五·伊公四问第五
- 附录:药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