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祖国医学认为人的衰老与肾、心的关系最为相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肾气衰,发堕齿槁”“肾脏衰,形体皆极”,“肾气盛,齿更发长”“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说明肾气与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皆有密切关系,因此肾亏是导致人体衰老的主要因素。《内经》认为人的自然寿命应是百岁,与现代科学测定认为人的寿命与120岁极为相近。开始衰老的年岁,《内经》皆认为从40岁开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灵枢·天年》曰:“四十岁……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五八(四十岁),肾气衰,发堕齿槁”。
中医十分重视肾精耗竭与衰老的关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说:“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矣。”主要机制在于气化功能的减弱和导致全身阴阳的失调,从而使体内脏腑精气神失却平衡,终于从精衰发展为气衰,最后导致神衰、形坏而老死。从西医的角度来看。肾衰除关系着细胞的分裂、氧化外,尤其关系着内分泌的失调和免疫功能的降低。肾为先天之本,遗传基因与肾的关系最大,核酸的调节也与肾相关,皆可以说明之。
衰老与心也甚为相关,心在人体的重要功能如《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素问·灵兰秘典论》)心主身之血脉,心气虚血脉运行无力,血流缓滞为心血管的病变及脏腑衰老提供了病理基础。肾精的保养为防衰老的第一要义,然而心对精的藏泻有着直接影响,如朱丹溪说:“主闭藏者肾,司疏泄者肝,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感则动,心动则火亦动,动则精自走”(《杂病源流犀烛·遗泄源流》)。心的状况决定着肾气的盛衰,从而也影响着衰老的速度和程度。
另一方面,心藏神,为君主之官,主宰着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如心神失调,导致神衰,神衰又易引起形衰,故心神对衰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衰老与脾的关系也很密切,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关系着升清降浊过程,从而影响着生机的存亡,所谓“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包括细胞的代谢及生命渣滓的清除问题)。故《内经》极为强调胃气的存亡与生命机能的关系,如曰:“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说明胃气对生命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衰老的早迟也起着决定性意义。
衰老与肝也甚为攸关,肝主升发、疏泄,肝气的充旺影响着气血的通达,并对生机起着重要的振奋作用。如肝气不充失于疏泄,导致气血怫郁、生机萎颓,则早衰来临,故五脏之中,肝气是最早衰老的脏器。如《灵枢·天年》把肝气衰列为五脏衰之首,临床上,有慢性肝病的人,都往往有早衰的现象,皆足以说明之。
衰老与肺也很有关连,肺主一身之气,司阳气的敷布及宗气的推动作用,肺气充则生机旺盛,肺气虚则气布无力,气化无以进行,故肺气的盛衰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机能状况。肺又是主治节的器官,对人体的气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肺气虚则气化无力,肺失治节则人体生理功能失于和协,故早衰来临。
由上观之,五脏的功能减退皆可导致早衰,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如肺衰则少气,导致细胞氧化、代谢功能减退;心衰则失神,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失其主宰作用,以及微循环功能的障碍;肝衰失其生发疏泄,而使酶系统的激活作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失司等等皆为早衰的因素,尤其脾肾二者为先后二天之本,影响着人体的造血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故此二者的盛衰对人体衰老的早、迟有着决定性意义。
现代科学及现代医学对衰老机制的认识:
人的自然寿数,根据巴风学说认为:“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约相当它完成生长期的5~7倍”,人的性成熟期为14~15岁,因此,人的最高寿命应为110~150岁左右。美国学者,海弗利克氏据细胞分裂次数,判断人可活到120岁。《黄帝内经》上古天真篇亦提出人的寿数,起码应为百年。然而,有生必有死,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生命一旦出现便开始了向死亡的转化,人从十多岁起衰老便悄悄地开始了,衰老并非疾病,但亦与疾病不无关系,是生理与病理的错综复杂过程。
过去认为衰老的机制主要是细胞的衰老,细胞衰老是导致整体衰老的根本原因。细胞分裂50次便达到极限,只要专门化细胞分裂接近终点,整体衰老便宣告来临。但目前对这一观点已持疑意,已有学者证实了细胞分裂并不存在极限。衰老的主要机制究竟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但衰老是一个多环节的、综合的、整体性的生物学过程。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外经微言》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中医饮食营养学》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释义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生理学》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生理学》
-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 概述《药理学》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