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消瘦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
一、消瘦是虚损的报标症
虚损是精气亏损,元气虚弱,脏腑功能低下的综合病变的概括。形成原因无非先天不足、五脏禀薄或老弱多病、气血内伤,或后天失于摄养、阴阳俱损,或形神过用,损及五脏等,总与脾肾先后二天的亏损至为攸关。总之,无论是化源不及,还是亏耗太过,其特点皆为荣血不足,全身失濡。而虚损的程度则又以消瘦的程度为标志,轻则仅现于面目,重则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破脱肉,目眶陷,真藏见,目不见人,立死”。说明消瘦是形脱的见证,是虚损的重要标志。
二、消瘦是内有伏火的信号
火指脏腑的虚火,为阴虚的必然发展,也包括邪气或气郁所化之火,主要为肾阴虚之相火亢盛,肝气不舒的郁火暗炽及脾阴不足的胃火内伏,或素有内热、蕴伏化火等,由于内火消灼致荣血耗散而日渐消散,故消瘦是内有伏火的重要信号。
现代医学认为,消瘦常是内分泌疾患的主要征象,如代谢旺盛、消耗亢进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内分泌减退、代谢低下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如阿狄森氏病,席汉氏综合征等,皆以明显的进行性消瘦为标志。
内火消灼的消瘦与虚羸消瘦各有特点,内火消灼所致者,多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易怒,而虚羸消瘦则兼面色萎黄或黎黑虚浮、乏力萎糜、畏寒肢冷及腹胀便溏。前者多为肝肾阴虚引起,后者则系脾肾阳败所致,然皆以日渐形体消瘦,肌肉消减为其前躯症候。总之,虚火消瘦的主要原因在于虚火消灼,荣血耗散增加,即异化作用的过强,而虚羸消瘦主要原因又因于化源虚惫、营血无源,同化作用低下之故。
三、消瘦是浊毒内匿的信号
由于脏腑功能紊乱、运化失司,产生清浊相干而致消瘦,主要由于浊毒内壅,形成厌食、化源渐竭之故。其中,关格(如尿毒症)、黄疸(如肝硬化、酸中毒)、消渴病(如酮中毒)等疾患后期皆出现明显消瘦。此外,有些疾病,如劳瘵、岩、梅毒、麻风等,由于毒素的吸收,加速消耗而致消瘦,故消瘦常为浊毒内干和毒邪内伏的征兆。
恶性肿瘤常潜伏地进展着,早期症状很难发现,但当出现恶液质引起消瘦时,已为晚期凶兆。
至于郁病引起的消瘦(包括神经性厌食),由于易导致恶性循环,代谢紊乱而急剧消瘦,故亦不可轻估。

- 消瘦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消瘦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消暑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消瘦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 消暑丸《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消瘦辨病《常见病自测》
- 消暑丸《医方论》
- 消瘦《百病自测》
- 消水圣愈汤《时方妙用》
- 消食药应用注意事项《中药学》
- 消痰《中医名词词典》
- 消食药《中药学》
- 消痰平喘《中医词典》
- 消食丸《是斋百一选方》
- 消痰软坚《中医词典》
- 消食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消痰逐水之剂《金匮翼》
- 消食丸《冯氏锦囊秘录》
- 消污血《女科证治准绳》
- 消食丸《备急千金要方》
- 消息《中医词典》
- 消食外治方《医学集成》
- 消心《中医词典》
- 消食去积之剂《金匮翼》
- 消血块《金匮钩玄》
- 消食笼《古今医统大全》
- 消炎利胆茶《保健药膳》
- 消食化滞《中医词典》
- 消饮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消食膏酒《备急千金要方》
- 消瘿散《扁鹊心书》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