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嗅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一、异常嗅觉的预报意义

异常嗅觉常能预知内脏的病理,如肝热则鼻闻臊臭,心火熏则鼻闻焦臭,脾实则鼻闻香,肺热则鼻闻腥,肾实则鼻闻腐。《灵枢·胀论》亦曰:“胃胀者……鼻闻焦臭”,《素问·腹中论》说:“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血枯”即强调了异常嗅觉对疾病的预报意义。

临床上,异常嗅觉常为某些疾病的前驱症,如癫病、郁证。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和一些精神病等皆常出现失嗅症状和幻嗅症状,这是因为“心藏神”,“心主嗅”的缘故(《难经·42难》:“心主嗅”)。嗅觉虽为鼻窍之用,却主宰于心神,心神异常则必然导致嗅觉障碍,故嗅觉异常亦每为心脑疾患的预兆。

失嗅为疾病的重要先兆症之一,其产生原因为窍闭及内伤两类。前者属实多为外邪壅肺,或血瘀阻窍,或浊毒闭窍的征兆。如《中藏经》曰:“肺风之状……鼻不闻香臭”,《圣济总录·鼻门》亦曰:“心经移热于肺,致肺藏不和,则其窍也无以宣达,故为齆鼻(失嗅)”即是。现代医学鼻咽癌先兆症中,失嗅常为其中之一,性质属于浊毒闭窍。导致失嗅的内伤原因则属虚,为脾肺两虚或气血不足,精微不能上达鼻窍的预报,如久病失嗅,为脏精欲竭的不祥之兆。此外,鼻嗅为宗气所出,(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故临床上,心肺气虚常出现失嗅,即与宗气大虚有关。

二、异常嗅气的预兆价值

人体散发出嗅气常是一些疾病的信号。人体得生气则香,得浊气则腐,得败气则臭,所以依据香气、腐气和臭气可知人体脏精之盛衰。

腐气是人体浊毒之气所化,浊气来之极深,常提示病重,如消渴病人出现烂苹果味,水肿晚期出现尿臭,黄疸后期肝臭,癥瘕出现特殊恶臭气皆为病危之候。其臭气可出现于各种排泄液中,如汗、尿、白带、唾液、精液等。中医历代医家时嗅气预报疾病都极为重视,如《金匮要略》肺说:“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即强调了浊唾腥臭为肺痈的预兆。

尸嗅为瘟疫重笃病人的凶讯,多提示脏腑败竭,生机将灭。如《脉经》曰:“人病尸臭,不可近者死。”又如戴天章《瘟疫明辨》所言:“瘟疫气从中蒸达于外,病即有臭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蒸然一室,且专作尸气”。

任何生物体皆可发散出一定的气息,野生动物尤其明显,人体也不例外。历史载有香妃一事,即人体可以周身散发出强烈香气的典型例子。人体发散出的气息因人而异,这种气息也是一种物质,除法医学、公安侦察破案有极大意义之外,在预兆疾病方面更有着广阔的前景。

人体气息是一种信息,尤其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甚为密切,这是一种可闻而不可见的物质。人体气息含有一定的内分泌激素,可以散发于体外,感染其它人,别的人也会在不自觉中接受这种气息。如笔者观察同住一个宿舍的女学生,月经期本来是各不相同的,几年以后,竟趋于同步了,这有可能是互相感应了气息激素的关系。另外在一些场合下,如男性比较多,则可以壮胆;常和健壮的人在一起,身体会逐渐好起来,而常和散发病气的人在一起,身体会渐感不适。这些和气息激素的感受都可能有一定关系。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人对气息信息就有了认识,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简书《合阴阳》即记载了阴部气息对性欲的影响,如曰:“十已之徵:一已而清凉出,再已而臭如燔骨,三已而澡……”,所谓“再已而臭如燔骨”“三已而澡”,即指性交时发出焦、臊气息,对诱导快感很有作用,即提出了嗅气味与性刺激的关系。动物之间也同样存在着通过散发的气互相吸引,说明气息信息与内分泌激素之间的微妙关系,及其对内分泌疾患的预报意义。

生活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人与人之间乃至夫妻之间,有的合得来,有的处不拢,有的互相增补,有的却互为克损,说明人体散发出来的生物气信息,有的可以互相吸收,有的却是互相排斥的。汗液里虽然有一定的激素,但仅此是不足以解释众多的气息现象的。中医历来十分重视气息与内体的关系,气息虽出自腠理,实源于内脏,如《灵枢·本藏》说:“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金匮要略》说:“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指出人体真气出入于腠理毛孔。《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说明腠理—三焦—真气之间密切相关,强调了人体的气息不是关闭的,是在不停地与外界环境交换着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嗅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2. 嗅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3. 溴化物中毒《医院药学》
  4. 嗅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5. 溴已新《药理学》
  6. 嗅神经损害《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7. 溴隐亭《药理学》
  8. 嗅神经《人体解剖学》
  9. 《中医词典》
  10. 嗅气味《中医诊断学》
  11. 戌、手厥阴心包络经《针灸大成》
  12. 嗅气味《中医词典》
  13. 戌骨丹《重楼玉钥》
  14. 嗅气味《中医名词词典》
  15. 戌手厥阴心包经《神应经》
  16. 嗅觉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17. 《中医词典》
  18. 嗅觉锐敏失常《百病自测》
  19. 须毒《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20. 嗅觉减低或消失《百病自测》
  21. 须发《四圣心源》
  22. 嗅觉和味觉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3. 须发《寿世保元》
  24. 嗅觉和味觉《生理学》
  25. 须发《古今医鉴》
  26.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生理学》
  27. 须发《万病回春》
  28. 嗅幻觉《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29. 须发《医学摘粹》
  30. 嗅法《形色外诊简摩》
  31. 须发《医学摘粹》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