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二节 哮病喘证先兆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哮病是遗传性疾病,故先露多见于先天肾的潜证,喘证为后天获得性疾患,先兆潜证又与金型(燥质)体质攸关……

一、概述

哮、喘、胀、痿四大病证是肺系疾病的四大常见病、多发病,对人体危害较大。因此探索其先兆症(证),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哮病是一个独立的病,一种素有夙根的、发作时以呼吸急促,齁喘,喉间痰鸣为主症的疾患。喘证则是以呼吸急促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哮证和喘证日久必然耗伤肺气累及心肾,重者甚至导致阳气暴脱危及生命,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必须研究其先兆症,争取早期治疗,由于哮必兼喘,哮、喘病理相关,因此二病证列为一节,一并研究。

二、哮病、喘证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哮病先兆

哮病是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本病多呈肾阳不足的阳虚先兆潜证。即见面色白,形体偏胖,目胞虚浮或晦暗,畏寒肢冷,大便多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舌体胖大,多有齿痕,苔白腻,脉沉无力等症。感冒时痰多清而有泡沫,呈这类先兆证型多为冷哮潜证。

阻截治则 应及早作扶肾阳治疗。方宜金匮肾气丸: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如素见咽干口燥,痰多粘稠,大便干结,溺黄而短,呼吸气粗,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则为肺痰热型先兆潜证,或为热哮先兆前证。纠正原则为清肺豁痰,方用桑杏汤桑叶杏仁贝母栀子沙参梨皮香豉养阴清肺汤冬桑叶生石膏人参甘草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之类。

哮病发作前先兆

鼻痒、流涕、喷嚏、胸闷、气塞、咳嗽,继之则哮喘发作。阻截宜根据症情寒热虚实而定,冷哮用射干麻黄丸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热哮用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半夏甘草。哮病失治易发展至动则息促的肾不纳气结局,其机制为下元虚冷,肾气不得归元所致,则非黑锡丹制附子肉桂沉香阳起石破故纸、黑锡、硫黄胡芦巴茴香肉豆蔻金樱子)重剂不能收功。

哮病凶兆

汗出如油面色青紫,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哮病阳气暴脱凶兆。如《直指方》曰:“汗出发润,喘者为肺绝,身汗如油喘者为命绝,直视谵语喘满者不治”。

(二)喘证先兆

喘证先兆证 喘证多为后天获得性,多出现于许多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诸如温病、失血、产后、外伤、手术、疽……,因此无特异先兆证,但喘与哮不同之处在于哮多属肾,喘多属肺,哮多属寒,喘多属热。哮先兆证多为肾阳虚型体质,喘先兆潜证则多属痰热质型,呈形体丰满壮实,面赤油光,平素咳吐痰粘,大便干,小溲短,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常为喘证先兆潜证。

阻截治则 清肺豁痰,方宜桑杏二陈汤桑叶、杏仁、沙参、象贝、香鼓、栀子、梨皮、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可酌加竹茹瓜蒌苏子之类。

危证凶兆

仲景曰:“凡喘烦躁无脉,身冷神昏者死,发汗如油,汗出如珠不流,抬肩撷肚,喘而不休及膈前高起,手足厥冷,脉散及数者皆死”。《直指方》亦曰:“汗出发润喘者为肺绝,身汗如油喘者为命绝,直视谵语喘满者不治”(《杂病源流犀烛·卷一·咳嗽哮喘源流》)。皆提示了上述症状为心肾阳衰,孤阳欲脱的危兆,喘证见之,预后不良。《苍生司命》还曰:“凡喘病,上喘下泄者死。上喘而小便不利者死,喘病危笃,鼻出冷气者,此肺绝也”(《杂病广要·喘》)。

总之,喘证大抵皆忌见:直视谵语(肝竭),胸高肚凸(肺竭),泄利(脾绝),大汗如油(心竭),畏寒肢厥(肾竭)。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哮病喘证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 哮病《中医内科学》
  3. 哮病论《症因脉治》
  4. 哮病《仁术便览》
  5. 哮病章《医学妙谛》
  6. 哮病《症因脉治》
  7. 哮喘《基因与疾病》
  8. 哮病《证治汇补》
  9. 哮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哮拔《中医词典》
  11. 哮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2. 《针灸聚英》
  13. 哮喘《中医名词词典》
  14. 《金匮钩玄》
  15. 哮喘《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16. 《也是山人医案》
  17. 哮喘《气功外气疗法》
  18. 《医旨绪余》
  19. 哮喘《中医词典》
  20. 《丹溪治法心要》
  21. 哮喘《凌临灵方》
  22. 《丹台玉案》
  23. 哮喘《医学正传》
  24. 《临证指南医案》
  25. 哮喘《明医指掌》
  26. 《医述》
  27. 哮喘《丹溪心法》
  28. 《医学入门》
  29. 哮喘《友渔斋医话》
  30. 《续名医类案》
  31. 哮喘《奇效简便良方》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