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脾主运化,主水谷精微的敷布,故脾系病主要包括水谷精微运化失调的疾病。如痰饮、消渴、呕吐反胃、反酸、泄泻、噎膈、呃逆便秘胃痛腹痛、痞满、孤惑病等疾病,其中,痰饮、消渴、噎膈等病,是极为常见的脾系疾患,本章重点论述其先兆症。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关系着人体脏腑的盛衰,又因脾胃疾患较多,发病率也很高,故脾胃系疾病先兆规律的探索很有实践价值。正如沈金鳌所言:“盖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也必俸养于脾”(《杂病源流犀烛·脾病源流》)。对脾病先兆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如《难经·十六难》曰:“外证面黄,善噫,善思,善味,其内证当脐有动气,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能,怠堕嗜卧,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即指出了脾病的外兆。

脾系病大多为湿病,湿为太阴脾土之气,湿气通于脾,故脾病与湿最为相关,如《内经》曰:“中央生湿,湿生土……在脏为脾”(《素问·五运行大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素问·气交变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皆足以说明湿与脾的关系。《内经》对痰饮一类疾病的论述,不仅重视其与肺脾肾的关系,尤其突出与脾的关联,并指出了“饮发于中”(《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观点,《金匮要略》则具体提出了治疗大法和具体方剂等,对痰饮与脾的关系从治疗学上作了重要的补充。

但脾系病不仅与脾病关系密切,与肾也极为关联,因肾为水脏,主水的蒸腾气化,正如张景岳所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所以凡是痰证,非此则彼必与二脏有涉”《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故土衰不能制水,火微不能胜阴,是痰饮产生的两大因素。说明脾系病的产生机制与脾肾至为相关,故脾系病的先兆证也多较早反映于脾肾,尤其最先披露于脾。

脾系病先兆潜证与土型体质的关系 病理土型质人的特点是土湿偏重,湿气通于脾,故此型人有易罹脾系疾病的潜在危险性,主要潜证为脾虚湿盛先兆型,症见面黄色滞,形体矮胖,四肢重困懒动,行动较缓,大便不爽,脉缓,舌胖苔白腻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2.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3.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4.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5.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6.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7.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8.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9.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10.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11.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12.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13.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14.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15.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16.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17.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18.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19.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20. 概述《时病论歌括新编》
  21.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22. 概述《中医伤科按摩学》
  23.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24. 概述《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5.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26. 概述《临床激光治疗学》
  27.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28. 概述《临床激光治疗学》
  29.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30. 概述《临床激光治疗学》
  31. 概述《中医疾病预测》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