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儿童精神病虽然来自胎传或遗传,但后天环境也有很大影响,特点为行为障碍。又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欠完善,故多以兴奋型占优势,并往往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为早期先兆,其好动先兆,甚至远在母妊期即已外露……
一、概述
儿童精神病多为先天而来,胎传或遗传占主要因素,其次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尚不完善。如后天因感染、中毒、脑部外伤,则容易损伤神经系统而罹患精神性疾患。儿童由于思维尚未成熟,因此思维障碍较少,而以行为障碍为典型,年龄愈小预后愈差,但儿童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较大,因此及早发现先兆,及早治疗有较大意义。尤其变态人格多在未成年期形成,因此改变不良环境及正常的幼年教育对预防儿童精神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儿童精神病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儿童多动综合征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往往在胎儿时期即已表露出来,特点为好动,好冲动,注意力不能集中,自制力差,技巧动作笨拙,甚至不怕危险。
病因可为遗传、胎伤、产伤、脑外伤等,有的学者主张力单胺代谢障碍,由于对儿童的学习及成长有影响,因此及早发现,及早预防颇有意义。
早期先兆 该病在母体时有的即有胎动症,婴幼儿期就有兴奋多动及睡眠障碍,儿童期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安静,睡眠少,中医辨证为心肝不宁。
阻截治则 宜柔肝养心宁神,方予儿安饮芍、柴胡、枣仁、五味子、菖蒲、远志、龙骨、牡蛎、朱砂、莲子肉、甘草。
(二)少年儿童神经官能症
少年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欠完善,大脑神经活动兴奋性偏高,抑制能力较弱。故而易出现好激惹,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或紧张焦虑,继而出现兴奋性衰弱。女孩占多数。
早期先兆 好哭,好发脾气,睡眠不安,记忆力减退。
阻截治疗 中医辨证属肝虚心神失养,方宜逍遥散化裁:当归、白芍、柴胡、柏子仁、百合、小麦、大枣、甘草、莲子肉。
(三)少年儿童癔病
女性较男性多见,儿童多表现为二型,即精神型和躯体型。精神型者多以精神分裂、哭笑无常、情感暴发、梦游为多见。躯体型者出现癫痫、瘫痪、强迫动作、失听、失明等,但都能接受暗示。
早期先兆 敏感、多疑、情绪不稳定,感情脆弱,好表现,易受暗示影响等,中医辨证属心肝阴虚、痰气凝结。
阻截治则 宜舒肝化痰开窍,方予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柴胡、白芍、当归、甘草、小麦、大枣、百合、莲子肉、菖蒲、远志、竹茹。
(四)儿童、少年病态人格
儿童时期由于环境因素、精神创伤,最重要原因为丧失亲人的温暖或不合理的教育,或异装教养,使患儿身心素质发生变化,成为成年性变态的前躯,病态人格多起自童年。
早期先兆 孤独、冷漠、不合群、自信、沉默寡言,如发展下去进入成年则与现实严重偏离,与人相处,格格不入。极少数人可演变为精神分裂症,中医辨证属肝郁气滞,心神失养。

- 儿童精神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儿童结核病《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儿童精神分裂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儿童疾病自测《常见病自测》
- 儿童恐怖症《医学心理学》
- 儿童及青少年的膳食《预防医学》
- 儿童强迫行为《医学心理学》
-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医学心理学》
- 儿童食积痉病《余无言医案》
- 儿童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儿童头风重证《余无言医案》
- 儿童分裂性精神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儿童退缩行为《医学心理学》
- 儿童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儿童消化性疾病《医学心理学》
- 儿童多动综合征《中医儿科学》
- 儿童心理卫生《医学心理学》
- 儿童多动综合征《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儿童心身疾病《医学心理学》
- 儿童多动症《医学心理学》
- 儿童型肠息肉《临床激光治疗学》
- 儿童的营养和膳食《食物疗法》
- 儿童遗尿症《医学心理学》
- 儿童的异常行为《医学心理学》
- 儿童营养《临床营养学》
- 儿童的依从性问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儿童不良习惯《医学心理学》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点《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儿童保健工作展望《儿科学》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