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癫狂先兆
癫狂一病为精神病中的高发病,对人类的危害较大,而且其病多隐匿进展,先兆症常常被躯体症所掩盖。但由于本病与遗传有关,为与生具来,故远期先兆即可在性情神态上发现端倪。又狂病多火,癫病多痰,故近期先兆应于痰兆及火兆中求……
一、概述
癫、狂皆为精神失常的疾患。癫证以精神紊乱、抑郁沉默、痴呆寡言、语无伦次、甚而木僵为主证,狂证则以精神错乱、兴奋狂躁、惊呼打骂、不避亲疏为特征。
《内经》对癫狂早有论述,如《灵枢·癫狂篇》说:“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先反僵,因而脊痛。”“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
癫、狂的发生机制皆因于阴阳失调,如《难经·二十难》说:“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邪入于阳则狂,搏阳则为癫疾。”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又与痰迷心窍有关。其中,癫因于痰气郁结,狂则系痰火壅盛,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此外,由于瘀阻脑络,导致脏气不能上荣脑髓,产生清空神乱、灵机失职,也是癫狂的发生机制之一。如王清任《医林改错》说:“癫狂一证,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并提出了癫狂梦醒汤,以桃仁为君破瘀宣窍。
总之,癫狂病位均在肝胆心脾,总因阴阳逆乱,心神受扰所致。此外,本病与遗传因素也很有关系,发病率大约比一般人高10~30倍。
由于癫狂病的发病率较高,无论各阶层、各年龄都可发生,对人体健康及工作影响较大,且诸病多隐潜进展,先兆症又常匿混在躯体症状之中。因此,揭示其先兆规律,争取早期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癫狂包括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躁狂忧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神经官能症,老年性精神病等。
二、癫狂早期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癫病先兆 癫病属阴、主静,所谓“重阴者癫”,故发病前大都有较长期的隐证阶段。
远期潜证 患者多为少阴之人、太阴之人,即病理水型、土型人,属高度内向型。平时心胸较狭窄,自私自利,沉默寡言,仔细认真,工作一丝不苟,刻板守成,孤僻好静,但尚能如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近期潜证 患者渐现痰郁型潜证,即见时觉咽埂,常感胸闷不舒,痰多而粘,苔腻脉滑等症。
欲发信号 一过性神思迷惘,目瞪不瞬,喜静独处,胸闷欠伸为本病欲作信号。因心藏神、脾藏意,癫证病位在心脾,脾郁失运,致痰凝不伸、神明受扰故也。
先兆特点 癫病特点为痰气郁结,病位在心脾,故先出现情志及痰症状。其中,情志症状以多悲为特征。如《灵枢·癫狂》曰:“癫疾始生,先不乐”,《难经·五十九难》曰:“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痰症状特点为咽堵神昧,乃痰气内郁,脾气不伸所致。
典型症状 抑郁呆滞,目瞪不瞬,时喃喃自语,语无伦次,经常悲伤欲哭,或神思恍惚、魂梦癫倒,或不动不语,呆立傻坐,并有妄视妄闻、自罪自责等典型症状。
癫病与郁证的区别 癫病患者大多有遗传史及精神创伤史,因长期不能排解而忧郁成疾,大多情感痴呆,故精神障碍是本病病根,其先兆症亦以精神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继发,最终必将导致精神崩溃、形神具败。总之,癫病自始至终以精神病变为主要环节,主要为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和家族史、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
郁证包括内源性郁证及外源性郁证。其中内源性郁证可无精神创伤史,外源性郁证则有精神紧张,内心冲突史,心理失去平衡。郁证有上进心,和癫病的毫无上进心迥异。其中,精神病证与躯体病证互相影响,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内源性郁病虽以躯体性症状为基础,但最终仍转化为精神性疾患,导致形神皆损。此外,郁证与癫病不同之处还在于郁证的精神症状没有癫病显著,郁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
阻截治则 宜化痰解郁、顺气开窍,方予豁痰开抑饮柴胡、白芍、菖蒲、郁金、细辛、牙皂、枳实、法半夏、竹沥、姜汁。气虚加人参,阳虚加附子、干姜,神迷较明显者,加服苏合香丸宣窍,心脾两虚、心悸易惕者,可用甘麦大枣汤:炙甘草、大枣、淮小麦,加元肉、莲子肉、菖蒲、远志、茯神。又久癫必挟瘀,故应酌用桃仁、红花、葱白、酒,以破瘀通窍。也可酌用王清任癫狂梦醒汤: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半夏、腹皮、青皮、陈皮、桑皮、苏子、甘草。
(二)狂证先兆
狂证主动,所谓“重阳者狂”。因此,患者可有一段时间先兆潜证,并且比癫病显露的较快。
远期潜证 该病多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即病理火型、木型人,呈高度外向,禀性急躁,好激动易怒,多言善惊,孤高自傲,自命不凡,好为人师。
近期潜证 为渐至明显的痰火质型潜证,即见目赤易怒,痰多口苦,心烦失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而数等症。
先兆信号 出现躁动不安,言语大增,自以为是,是狂病欲发信号。正如《灵枢·癫狂》所曰:“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因狂病主要病位在心肝,心主神明,痰火偏旺,必扰动心神,又肝为将军之官,性慓悍志怒,易受激惹上逆之故。
先兆特点 狂病特点为痰火为患,病位在心肝,仍先出现情志症状及痰症状。其中,情志症状以喜怒无常为特征,如《灵枢·癫狂》曰:“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痰症状特点为狂暴、神蒙,乃痰火上扰,肝胆气逆所致。
典型症状 初则哭笑无常、不避亲疏,继之神丧失守,狂乱无常,甚而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行凶打人,砸物毁坏,力大无比。
狂证和癫证日久皆可互相转化。狂证日久,可因火气渐平,痰气凝结而转为癫证,癫病时长亦能因痰郁化火,上蒙清窍而变成狂证。其中,癫病因痰气凝滞,最易挟瘀,狂病则因火旺耗津,极易伤阴,故在治疗上应注意兼顾。
阻截治则 宜泻火涤痰,镇心宣窍,方予镇狂汤铁落、天竺黄、黄连、竹沥、姜汁、胆南星、菖蒲、远志、龙齿、朱砂,灯心草为引。热甚加羚羊角、水牛角或生石膏、腑实加大黄,痰甚可辅以礞石滚痰丸:礞石、大黄、沉香、黄芩、朴硝。或白金丸:白矾、郁金。神迷重者可用吐法,瓜蒂散、三圣散:瓜蒂、防风、藜芦,但吐法必须证实方可应用,伤阴加寸冬、玄参。另外,狂病的一大特点为善食、食多助火,故《内经》治疗原则有“夺其食则已”之说,可以作为控制手段之一。

- 癫狂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癫狂失心《医学衷中参西录》
- 癫狂痫《医述》
- 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
- 癫狂痫《医学心悟》
- 癫狂门《医方考》
- 癫狂痫《医学实在易》
- 癫狂脉候《类证治裁》
- 癫狂痫《时方妙用》
- 癫狂脉案《类证治裁》
- 癫狂痫《医学三字经》
- 癫狂论治《类证治裁》
- 癫狂痫辩《医旨绪余》
- 癫狂类《察病指南》
- 癫狂痫病《急救广生集》
- 癫狂惊痫《金匮翼》
- 癫狂痫方《医学三字经》
- 癫狂候《诸病源候论》
- 癫狂痫诗《医学实在易》
- 癫狂痴呆《景岳全书》
- 癫狂痫证《医学正传》
- 癫狂部《本草易读》
- 癫狂痫总论《证治准绳·杂病》
- 癫狂病《黄帝内经·灵枢》
- 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医学传心录》
- 癫狂(狂走 狂言)《针灸资生经》
- 癫狂怔忡不寐健妄等章《医学妙谛》
- 癫狂(见鬼神)《女科折衷纂要》
- 癫狂证《明医指掌》
- 癫狂《针灸学》
- 癫门《张氏医通》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