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
一、癌前潜病
胃溃疡、慢性胃炎、胃窦炎、肠上皮化生,尤以萎缩性胃炎、胃窦炎常是胃癌的前身。
胃癌是一个独立的恶性疾病,常发生在慢性的良性病变基础上,但也可以在良好的组织上突然发生。日本研究认为胃溃疡与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癌变率最高约1~2%,甚至达10%,演化时间约六年左右,如伴有恶性贫血,则癌变率更大。这些胃疾之所以与恶性肿瘤有一定的关系,是由于粘膜屏障减弱,营养功能障碍之故。
胃癌常同时伴随有萎缩性胃炎,其癌变率为53~97%〔1〕,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为胃粘膜腺体萎缩,症状特点为胃酸减少,食欲减退,腹胀不适,主要潜兆为胃粘膜高度肠上皮化。
多数观察证实萎缩性胃炎发生胃癌,约占10%左右(主要指病史10年以上的重度萎缩性胃炎),这是因为胃壁营养障碍为癌变创造了条件之故。
胃部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之间,可存在1~10%或2~8%的转化关系,但亦可毫无相关。1962年Thunold和Wetteland在726个由于胃溃疡而切除的胃组织标本中,仅发现19例溃疡癌,占2.5%。胃癌既可与胃溃疡无关,也可继发于胃溃疡,因为胃粘膜屏障遭到破坏后,为致癌物质的进入打开了通道。如有人观察了362例胃癌切除标本,发现26例(7%)发生于先前的慢性溃疡的边缘〔2〕。一般认为胃溃疡有5~10%的癌变率,慢性胃炎的癌变率约10%,胃息肉癌变率不超过10%。胃癌也可以胃溃疡的形式进行发展。有的胃溃疡本身就是胃癌的前病阶段。
胃息肉(超过2厘米者)、恶性贫血、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瘢痕)也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据言残胃的癌发率比常人高2~3倍以上。
因此,不得不认为,部份胃溃疡和部分慢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潜病。同时也体现了癌的发生机制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精神。
二、早期先兆
早期胃癌并无特殊临床表现,即便有也缺少特异性,但亦并非毫无“发露”可查,如年四十以上,平素无胃病的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纳呆症,上腹饱胀,厌食,偶有恶心或厌食肉类,乏力,或时隐时现的不适(界于疼与胀之间),疼痛不规则即应引起警惕。
有胃溃疡史的病人,逐渐发生一反常态的变化,原有规律发生改变,如胃脘部不适感不为进食缓解,亦不为制酸剂等其它常用药而减轻,或食欲不振加重者,更应引起注意。
其他,慢性胃炎、胃息肉等,亦有常规逐渐发生改变的情况,或症状逐渐加重而不能为其他原因解释者,皆应考虑到胃癌的可能。待出现呕吐、便血、剧痛时,已宣告进入晚期。
总之,有长期胃病史,突然加重,规律改变者,尤其中老年人突然出现胃病,或久治胃病无效者都应引起警惕。
事实上早期胃癌(浅表型胃癌),临床症状出现较慢,就医者,往往发病已超过半年。首发证为厌食或无胃口,及上腹部饱胀,胃脘不适的胃滞纳呆证。据言如癌发生在幽门部,则即使最小的原位癌亦会较早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现象,虽然从形态学的观点来看,这么小的癌是不足以引起梗阻的。这也许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现象,首发症状可以在3个月~10年之间。
胃癌的早期先兆出现时间及性质,亦依发生部位不同而异,幽门窦部癌的首发症状为上腹隐痛,但亦发生较晚。据国外报道胃癌能分泌一种物质,能麻痹神经末梢,使痛阈增加。癌发生在胃贲门部的,则易最先出现进食梗噎感,而发生在胃底部(静区)则可无不适感觉,或最初先出现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有的胃癌病人在颞额部出现强硬黑毛,称为(Sonrideson氏癌毛),有的胃癌病人颈部出现黑棘皮病,这些皆可为胃癌的报标信号。
报标症
上腹饱胀及过去喜吃的东西突然变得乏味,或老觉得“口淡”(据报道,早期胃癌约80%以上可出现胃气滞症)。
典型征兆
胃部触到肿块,胃脘疼痛,饱胀厌食,呕吐呕血,便血贫血,消瘦乏力,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肿大。注意呕吐特点为隔餐食,所谓“朝食暮吐”(胃幽门梗阻);或进食不利,食物反流,出现“食入即吐”(癌致贲门梗阻)。
三、早期诊断
(一)早期鉴别诊断
与胃溃疡鉴别 胃癌年龄较大,多在四十岁以上,疼痛无节律性,病程为进行性,可有厌食。而胃溃疡则年龄相对较年轻,病程缓慢,疼痛有规律性,进食可缓解,无厌食。溃疡型胃癌与胃溃疡早期仅凭临床症状无法鉴别,应尽早接受特异性检查。
与萎缩性胃炎鉴别 胃体部的浅表型胃癌常与慢性胃炎症状相似,难以区分,尤其应与萎缩性胃炎鉴别。萎缩性胃炎,病程多较长,并常伴有舌炎、舌萎缩,胃酸缺乏症状较明显,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症状出现较早,而胃癌则病程较短,消瘦、贫血等恶病质多在后期出现。
(二)早期现代诊断
1.胃镜检查 近代胃镜是一种纤维胃镜光源系统,既有摄象装置,又有活检设备,并且为高功率冷光源,可使胃粘膜全部暴露无余,基本上没有盲区,管子可灵活变曲、滑润,易被患者接受。发现粘膜形态及色泽的异常,包括色泽异常和表面的变形,如凸凹不平,渗出、糜烂,则除摄象分析外,可取活组织检查即可确诊。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作胃钡餐造影,龛形的异常变化,如粘膜皱襞影,呈小结节状突起,常提示正常粘膜已被破坏,可作辅助诊断。近年用气钡双重对比法,提高了早期胃壁微小病变的发现率。
(2)B超、CT也是重要辅助检查手段(电子计算机化轴向横断体层X线扫描摄影)。X线检查有怀疑的,可用B超、CT作进一步检查。
(3)唾液癌胚抗癌检查法 用唾液检查诊断胃癌适于大面积普查。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首创唾液癌胚抗原检测法诊断胃癌,发现唾液癌胚抗原含量特别高,胃癌的阳性诊断符合率达90%,唾液优于胃液及血液,可互补。
(4)胃酸检查 胃癌患者约50%以上有泌酸减少现象,注射组织胺后,pH值下降不到0.5,可作诊断参考。
(5)胃液及粪便隐血试验 常呈阳性,可以助诊。
(6)胃脱落细胞学检查 也为胃癌的确诊手段。方法是取胃壁冲洗液,经离心沉淀后,染色涂片在显微镜下找癌细胞。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教育《中医儿科学》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及晚期妊娠诊断《妇产科学》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合并症《骨科学》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肝硬化《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分类《核、化学武器损伤》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分类《核、化学武器损伤》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发现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检《预防医学》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服二妙地黄汤方《冯氏锦囊秘录》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点——茯苓糕(饼)《趣味中医》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醒来赖会儿床《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疼痛《银海精微》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嗽《中医词典》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发搐《小儿药证直诀》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发搐《中医词典》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产儿视网膜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