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厥证先兆及其临床意义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一、肾厥先兆

肾寓真阴、真阳,为脏腑阴阳之本,肾阴和肾阳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阴阳的平衡。如肾阴阳偏盛偏衰,平衡遭到破坏,则可导致气机逆乱而引起寒厥或热厥,如《素问·厥论》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其根源皆在于肾之阴阳失调。寒厥包括亡阳、肾气衰竭,为生机欲绝。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肾源性休克、心脏性浮肿、肾性水肿合并心衰等疾患。

由于寒厥的机制在于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其先兆症特点为手足渐寒。热厥包括亡阴、中暑感染性休克、日射病、高温操作昏厥等。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因其病机为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其先兆特点为手足热。

阻截治则 寒厥以扶肾阳为原则,方宜四逆汤辈:制附子干姜甘草,有浮肿则予真武汤制附子白术生姜白芍茯苓。热厥应根据病源辨证论治,属肾阴虚的应滋肾阴,方宜生脉饮六味地黄汤一类,兼阳明腑热的应予人参白虎汤人参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中暑热厥应予至宝丹紫雪丹清热开窍后,再根据辨证选方。如气虚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热重用人参白虎汤:人参、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兼湿用新加香薷饮香薷银花扁豆厚朴连翘

二、心厥先兆

心主血脉,为血液运行的动力,故心病致厥主要表现在血脉失运,血行瘀阻,致阳亡于内。如《灵枢·厥病》说:“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属现代医学的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等疾患。其先兆特点为手足清至节,胸闷气短,继而呈现面色青灰,汗出肢厥,唇暗甲紫,昏仆不省人事,脉细欲绝等心阳衰竭,心血瘀阻症状。

阻截治则 强心通瘀,方宜强心饮肉桂,重用人参,酌加瓜蒌。如出现四肢厥冷,汗出不凉,面色青灰,脉微欲绝,已发展为心厥脱危证,则应急予人参四逆汤:人参、附子干姜、甘草。而见口干舌质红绛的阴虚象者,又应以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为主,以挽回生机。

此外,脑逆致厥也包括于心厥,脑厥主要指脑部感染,或脑室循环障碍致颅内压增高,其先兆为头痛呕吐。关于脑厥,《内经》已有记载,如《灵枢·厥病》曰:“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素问·奇病论》亦曰:“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脑厥病情甚为凶险,必须配合西医抢救,可服独参汤参附汤救急,并辅以针灸等治法,尽力抢救。

三、肝厥先兆

肝主疏泄,调达气机,肝疏泄失调,则易形成各种厥证。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致气机不利阳气不能外达,则形成手足厥冷,即所谓“热微厥微”的四逆散证。其先兆特点因系气郁致厥,而非气虚,故厥冷不过腕、踝,与气虚阳亡之寒厥手足冷过肘膝应予鉴别。阻截原则为疏肝解郁,方宜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

肝阳素旺或七情过极致肝阳暴张,引起升降乖戾、气机逆乱,使血随气逆,清窍壅塞而仆倒昏厥,多属气厥、血厥,亦包括薄厥、煎厥、大厥等,《内经》记载很多,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包括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脑出血)、高血压脑病及大脑一过性缺血等。其先兆特点为具有肝阳偏旺的先兆证素质,如平素急躁易怒,情志易于激惹,常失于控制,脉弦有力,面红目赤,甚至头胀眩晕,如逢暴怒则易肝阳鸱张,气随血逆,迅即倒仆不知人事。

阻截治则 养阴柔肝,方宜柔肝饮牡蛎玄参生地佛手,如已发生仆倒则应根据气厥、血厥分别辨证论治。如属气厥虚证,特征为汗出肢冷,气息微弱,脉沉无力,宜益气回阳,方用独参汤或参附汤;气厥实证特征为无汗肢厥,气粗口噤,脉沉有力,则宜顺气开郁,方宜五磨饮子:沉香乌药木香槟榔枳实;血厥虚证特征为面色苍白,口张汗出,息微脉弱,宜益气补血,方用参附汤或参芪汤加当归;血厥实证特征为面赤唇紫,口闭无汗,气粗脉伏或沉而有力,宜通瘀顺气,方用通瘀煎:归尾、山楂香附红花乌药青皮木香泽泻

四、脾厥先兆

脾主运化,脾阳受损失于健运,水谷不能转输则痰浊内聚,如因恚愤气逆,痰随气升,上蒙清窍,则突然倒仆,此型为痰厥及食厥多属现代医学的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先兆证为脾虚痰浊先兆潜证,此型平素脾虚或脾为湿困,形肥腴垂,体沉湿盛,痰多浊重,脘痞腹胀,舌苔腻,脉濡滑。

阻截治则 化痰去浊,方用化浊瘀汤泻、丹参、法半夏竹茹茯苓荷叶何首乌白术黄连,待出现仆倒偏瘫则又宜化瘀通络,方用消瘀散:生三七水蛭地龙

五、肺厥先兆

肺主气,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又与心共为宗气之所系。如久患喘咳肺气耗尽,心气虚惫,元阳欲绝,则出现手足厥冷,呼吸气短,甚至昏仆,喘息渐趋微弱,常见于肺心病伴急性左心衰竭,小循环郁血,肺性脑病等。其先兆症为手足厥冷,喘息急促,继之则头胀痛,狂言乱语,抽搐震颤,甚则神志淡漠嗜睡昏迷

阻截治则 益气强心,通瘀救肺,方宜先予独参汤、参附汤通阳回厥,然后服参附蛤葶汤葶苈子苏子杏仁、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

肺厥也包括内闭外脱的严重病证,如《素问·奇病论》曰:“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余也,太阴脉微细如发者,此不足也,……病在太阴,其盛在胃,颇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属肺部严重感染,相当于西医感染中毒性休克,典型症状为高热喘促,脉微欲绝。其中“脉细如发”为凶兆,急救原则为扶正固脱,清热宣肺泄腑,应急先服独参汤扶正回脉,再予人参白虎汤:人参、生石膏杏仁鱼腥草、甘草,继续强心益肺、清热宣肺以开内闭救外脱。

总之,闭、脱、厥证皆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的急证。所不同之处在于闭证为气闭于内,脱证则气脱于下,厥证又为气逆于上,闭证为实,脱证为虚,厥证则有虚有实或虚实挟杂,其中,厥脱大多互相关连,而闭证失治可以转为脱证,尤以内闭外脱最为危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厥证先兆及其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2. 厥证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3. 厥症《中医名词词典》
  4. 厥证诗《医学实在易》
  5. 厥症《傅青主男科》
  6. 厥证门《医方考》
  7. 厥症《傅青主女科》
  8. 厥证门《古今医统大全》
  9. 厥症《寿世保元》
  10. 厥证喉《中医词典》
  11. 厥症《证治汇补》
  12. 厥证《扁鹊心书》
  13. 厥症《石室秘录》
  14. 厥证《中医内科学》
  15. 厥症《古今医彻》
  16. 厥证《医学实在易》
  17. 厥症论治《类证治裁》
  18. 厥证《回春录》
  19. 厥症门(七则)《辨证录》
  20. 厥证《医学摘粹》
  21. 《本草纲目》
  22. 厥证《医学摘粹》
  23. 《本草蒙筌》
  24. 厥证《明医指掌》
  25. 《冯氏锦囊秘录》
  26. 厥证《万病回春》
  27. 《医学入门》
  28. 厥证《全生指迷方》
  29. 《本经逢原》
  30. 厥证《中医词典》
  31. 《本草从新》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