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一节 音声预兆的理论基础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音声的变化是重要信息之一,一台机器有否毛病,靠声音便可识别,同样,人体的疾病也同样可以根据音声的变化进行预测。

我国早在公元前殷商时期对音声致病即有所认识,如殷虚甲骨文即有“疾音、疾耳、疾言”的记载。公元前二世纪《灵枢·忧恚无言》篇即曰:“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阐述了人体发音的结构及机制。

声间发自于喉、喉为肺窍,乃肺所司,气是声源的动力,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之气出于喉,运于齿、舌唇,始能发音,所谓肺为声音之主,肾为声音之根。此外,肺为宗气之源,“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灵枢·邪客》),故宗气的充足是音声发源的重要条件。此外,脾胃又为中气之所出,中气上荣,语音始能发声。肝主疏泄,对声门的启闭有一定的作用。心主血脉,气血运行通畅,声室得营血的濡养才能发音,因此五脏与声音都有密切关系,五脏精气的充盛是声音正常的根本。

《内经》重视声音和内脏的作用,提出五声和五脏相应,如把歌哭呼笑呻(宫商角徵羽)与脾肺肝心肾相对应,五音的特点为木声长而高,水声沉而低,土声浊而重,火声高而尖,金声响而强,每一种音都象征了五脏的一定特性。

此外,经络方面和喉有直接联系的有:手太阴肺经循于喉(“从肺系横出腋下”)手少阴心经“上挟咽”,足少阴肾经“循喉咙”,足厥阴肝经“循喉咙之后”,即肺、肾、心、肝其经气直接贯候。另外,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之循行近于喉。奇经八脉中,任脉贯喉(“至咽喉”),冲脉出于颃颡”,冲脉、任脉“会于咽喉”。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以上说明喉咙与人体脏腑经络都有密切关系,脏腑经络疾患可反映于喉咙,因此喉咙音声是预报疾病的一个重要哨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音声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2. 音声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3. 音声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4. 音声言语论《侣山堂类辩》
  5. 音声之关《中医词典》
  6. 音气《中医词典》
  7. 音声之户《中医词典》
  8. 《中医词典》
  9. 音声之机《中医词典》
  10. 荫胎《中医词典》
  11. 音声之扇《中医词典》
  12. 荫命《证类本草》
  13. 音释《丹溪手镜》
  14. 茵芋叶《医学入门》
  15. 音嘶《中医词典》
  16. 茵芋丸《普济本事方》
  17. 音响的物理学特点《物理诊断学》
  18. 茵芋丸《普济本事方》
  19. 音响噪音《实验动物科学》
  20. 茵芋丸《备急千金要方》
  21. 音哑《经验麻科》
  22. 茵芋汤《备急千金要方》
  23. 音哑(先清肺火,重用生黄芩)《经验麻科》
  24. 茵芋酒《备急千金要方》
  25. 音哑和失音《常见病自测》
  26. 茵芋酒《备急千金要方》
  27. 音哑门主方《疡医大全》
  28. 茵芋《本草图经》
  29. 音哑门主论《疡医大全》
  30. 茵芋《滇南本草》
  31. 音瘖《中医词典》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