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腹诊先兆的理论基础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腹部为阴海,内纳五脏六腑,为水谷之乡、气血之源,又是全身经气最集中的部位,可谓全身之阴府,五脏六腑之宫城。

任脉、冲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阴维脉、阴跷脉、带脉等经脉主要循行于腹。其余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下膈,属大肠”手少阴心经“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手厥阴心包经“下膈,历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下膈、循属三焦”足少阳胆经“贯膈、络肝、属胆”这些经络又皆起于腹和止于腹,即十二经脉中除足太阳膀胱经外都和腹有直接联系,奇经八脉中除督脉及阴跷、阳维脉之外,也都和腹有直接联系,因此,腹部为全身经脉走循最多,穴位分布极密的部分。

由于手足三阴经及任脉皆循于腹,故腹部为阴脉之海,主候阴气的盛衰。腹部十二募穴内通五脏六腑,为窥视脏腑之孔道,腹部募穴通过内气与背俞穴相通应,在诊断方面,二者必须互参,所谓“审募而察俞,察俞而诊募”是也。

此外,腹部经穴密布,其中还有神阙、气海等要穴为观察内脏,尤为候脾胃冲任的要地。因此,腹部是窥视人体内脏的一个重要哨所,故《灵枢·胀论》曰:“胸腹脏腑之廓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腹诊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2. 腹胀总括《幼科心法要诀》
  3. 腹正中线《中医词典》
  4. 腹胀总括《医宗金鉴》
  5. 腹中(疒丂)痛《中医词典》
  6. 腹胀肢肿《奇效简便良方》
  7. 腹中暴症《急救广生集》
  8. 腹胀原由症治《幼科释谜》
  9. 腹中鳖瘕《奇方类编》
  10. 腹胀有虚实《幼科释谜》
  11. 腹中虫积作痛《奇效简便良方》
  12. 腹胀痛《丹溪治法心要》
  13. 腹中寸白虫《奇效简便良方》
  14. 腹胀水气《儒门事亲》
  15. 腹中寸白虫《奇效简便良方》
  16. 腹胀门《幼科指南》
  17. 腹中第一行十四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18. 腹胀门《幼科切要》
  19. 腹中儿啼《胎产秘书》
  20. 腹胀满痛《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1. 腹中干痛《中医词典》
  22. 腹胀满闷论《妇科秘书》
  23. 腹中鬼哭《急救广生集》
  24. 腹胀满闷论《胎产心法》
  25. 腹中行自鸠尾.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经穴汇解》
  26. 腹胀满《普济方·针灸》
  27. 腹中积聚《卫生宝鉴》
  28. 腹胀满《新修本草》
  29. 腹中疾痛(杂病)《金匮悬解》
  30. 腹胀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31. 腹中绞痛《中医词典》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