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急腹症阻截治疗
急腹症病情都比较紧急,无论诊断和治疗都必须迅速和准确,否则一旦失去手术最佳时机,则易使病情恶化,出现生命危险。因此许多情况下需要当机立断施行手术以救生机。
急腹症的非手术适应症情况,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应用得当,可发挥阻截作用。但必须在配合西医、作好手术准备的情况下试用中医治疗,以防意外。
急性阑尾炎 阻截治则为清热解毒,导滞化瘀。方用《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生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蒲公英、紫花地丁、银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红藤。痛甚可选用乳香、没药、赤芍。
急性肠梗阻 阻截治则为顺气通腑,方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气滞加莱菔子;肠腔内积液多可酌加甘遂。
胆绞痛 主要为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胆道蛔虫症。其中,急性胆囊炎的阻截治则为舒肝利胆、清热解毒,方用大柴胡汤加味:柴胡、黄芩、白芍、大黄、枳实、半夏、龙胆草、蒲公英、金钱草、虎杖。便秘加芒硝;痛甚酌选郁金、川楝子或乌药、香附。毒热甚可用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皮。胆石症的阻截治则为疏肝利胆、导滞逐石。方用大柴胡汤加味:柴胡、白芍、黄芩、大黄、枳实、酌加郁金、厚朴、金钱草、海金砂。便秘加芒硝,气滞加木香、川楝子,并应配合西医、针灸,采用总攻战术驱石,平日可服溶石汤金、鸡内金。胆道蛔虫症的阻截治则为疏肝利胆、除湿驱蛔,方用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实加苦楝根皮、乌梅、雷丸、槟榔片,并酌加芒硝、大黄,气滞胀痛加川楝、郁金。
急性胰腺炎 阻截治则为清热解毒、化瘀通腑,方用小陷胸汤合大柴胡汤化裁:黄连、半夏,瓜蒌、柴胡、白芍、黄芩、大黄,酌加龙胆草、栀子。腑实甚者用大陷胸汤合大柴胡汤:大黄、芒硝、甘遂、柴胡、黄芩、半夏、白芍。热毒重者酌加红藤、银花、地丁、蒲公英。血热妄行用犀角地黄汤。
急性吐血 阻截治则为疏肝宁神、清胃止血,方予四逆散加味:柴胡、赤芍、枳壳、乌贼骨、侧柏叶、茜草根、血余炭、生三七末。气虚加人参,胃寒加炮姜,血瘀用花蕊石,热重加山栀、黄芩。
急性腹膜炎 阻截治则为属阳明腑结火毒重者宜清火凉膈,通腑泻毒,方予凉膈散: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黄芩、甘草去薄荷,加赤芍、没药。瘀重的用血腑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营热重者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或清瘟败毒饮。
亡阳厥脱或昏迷闭证 上述无论急性吐血、剧痛、炎症、穿孔、绞痛……都有可能导致闭厥脱症。其中,属亡阳脱症的,阻截治疗为回阳救脱,方予人参救脱,如伴有肢冷厥证的应用参附汤或四逆汤。属昏迷闭证的应急予开窍醒神。阳闭应分别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其中,热甚的用紫雪丹凉血开窍,浊毒重者用至宝丹豁痰开窍,神昏重者用安宫牛黄丸芳香开窍;属阴闭的用苏合香丸。

- 急腹症阻截治疗《中医疾病预测》
- 急腹症凶兆《中医疾病预测》
- 急疳《中医词典》
- 急腹症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急疳《幼幼新书》
-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急诊医学》
- 急喉闭《中医词典》
- 急腹症《中医词典》
- 急喉痹《中医词典》
- 急腹症《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 急喉痹《奇效简便良方》
- 急腹症《放射诊断学》
- 急喉痹《宋本备急灸法》
- 急腹痛《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急喉痹缠喉风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回生集》
- 急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急喉痹秘方《华佗神方》
- 急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急喉风《中医词典》
- 急风散《妇人大全良方》
- 急黄《中医名词词典》
- 急风散《洪氏集验方》
- 急黄《圣济总录》
- 急风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急黄《中医词典》
- 急风《中医词典》
- 急黄《金匮翼》
- 急风《圣济总录》
- 急黄方六首《外台秘要》
- 急方《中医词典》
- 急黄候《诸病源候论》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