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
一、癌前潜病
1.膀胱乳头状瘤 为良性肿瘤,但易复发,也易癌变,为膀胱恶性肿瘤的一大隐患。
2.慢性膀胱炎 由于长期慢性炎症,使膀胱粘膜的正常防御功能遭损坏,因此在慢性粘膜炎症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癌变率。
3.膀胱结石、尿路梗阻 由于膀胱粘膜长期受结石压迫,刺激,或因尿路梗阻,致膀胱腔高压,使粘膜的营养功能障碍、粘膜长期营养不良而易致癌。故有学者认为约有50%的膀胱癌在癌前曾有慢性膀胱炎症或结石、尿路梗阻等潜病。
4.膀胱血吸虫病 由于血吸虫进入膀胱粘膜引起炎症,继而癌变。血吸虫流行区域膀胱癌发病率高可以说明。
二、早期先兆
1.血尿 无痛性、间歇性血尿是膀胱癌的最早讯号,占75%,有时血尿可不治而愈,以后再间歇出现,如是更容易导致忽略。
中医古籍文献早已有记述,并认识到膀胱癌的血尿为无痛性,与感染所致的疼痛性尿血迥异,如《类证治裁》说:“痛为血淋,不痛为溺血,痛属火盛,不痛为虚。”膀胱癌约70%有血尿,比较而言,血尿是膀胱癌的重要早期信号。
2.尿频尿急 如癌瘤长在膀胱三角区,则膀胱刺激症可以稍早出现。如出现尿痛则已非早期。
报标症
中、老年人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尿,为膀胱癌的报标信号。
典型征兆
(1)血尿:由少量、间歇性血尿,发展为量多,持续性血尿,肉眼为洗肉水。
(2)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全具备,如肿瘤在膀胱三角区,则可较早出现。突出特点为尿意不尽(残余尿)感,一般见刺激症时已非早期。
(3)尿梗阻:癌肿在上口可引起输尿管梗阻,甚至肾盂积水、尿中毒,在下口可引起尿潴留。
(4)疼痛:如耻骨上痛,腰、股、臀部疼痛,则已有盆腔及外周组织浸润,属晚期膀胱癌,如转移到骨盆,可有顽固性剧痛。
三、早期诊断
(一)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及泌尿系结核相鉴别,因为这些疾病皆有共同症——血尿。
1.与泌尿系肿瘤鉴别
(1)膀胱乳头状瘤 多长于膀胱底部,膀胱镜下蒂较长,如表面凸凹不平,如杨梅状,则已癌变。
(2)肾肿瘤 除血尿外,有肾绞痛。肾癌无膀胱刺激症,膀胱癌后期有明显刺激症,并有残尿感,必要时可作肾盂造影。
2.与泌尿系结核鉴别
(1)膀胱结核 多由肾结核下沿传播,主要发生于输尿管膀胱接口及膀胱三角区,最终漫延至全膀胱。除血尿及膀胱刺激症外,多有结核毒素中毒症,如盗汗、夜热、消瘦等,尿检结核菌阳性及膀胱镜检可确诊。
(2)肾结核 一般无膀胱刺激症,但有腰痛,且结核中毒症较明显。
3.与泌尿系结石鉴别
(1)膀胱结石 除血尿外,主要有尿急、尿痛、尿细及尿中断史,严重可引起急性尿潴留,X光可确诊。
(2)肾结石 有典型肾绞痛史,X光可确诊,必要时应作肾盂造影。
4.与前列腺癌鉴别 前列腺癌根据排尿困难、尿变细史及肛门指诊鉴别,必要时应作切片检查。
(二)早期现代检查手段
1.尿液细胞学检查 寻找脱落癌细胞可以确诊。发现结核杆菌,可与膀胱结核鉴别。
2.膀胱镜检查 可查知病位、大小及恶化程度,必要时取病理切片检查,此为膀胱癌确诊的可靠手段。
3.X光检查 摄平片可与结石鉴别,必要时插入导管,注入碘化钠造影摄片,可辅助诊断。
4.膀胱双合诊 可以掌握膀胱癌浸润周围组织程度。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确定外科辅助营养及免疫扶持《临床激光治疗学》
- 早期教育《中医儿科学》
- 早期妊娠诊断《妇产科学》
- 早期及晚期妊娠诊断《妇产科学》
- 早期肾损伤的生化诊断《临床生物化学》
- 早期合并症《骨科学》
- 早期食事活动《中医饮食营养学》
- 早期肝硬化《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早期诊断《外科学总论》
- 早期分类《核、化学武器损伤》
- 早起避秽丹《奇方类编》
- 早期分类《核、化学武器损伤》
- 早起眩晕《中医词典》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