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心痹,指风湿性心脏病,本病虽与关节痛密切相关,然心痹实源于咽,因心脉上挟咽,心咽相通,受咽部毒热干扰所致。故先兆症的标虽在周身关节,本却在咽……

一、概述

心痹,主要指风湿性心脏病,在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占我国所有心脏病的首位。多发于青少年,与风湿热有密切关系,主要为心脏瓣膜受损害,尤以二尖瓣损害为显着,并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扁桃体炎有关。病变的心脏瓣膜由于粘连、脱落,造成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心肌受损,最终引起心力衰竭,对人民健康的危害极大。

心痹属痹症范畴,和外邪感染,尤其是风、寒、湿邪客入有密切关系。《内经》认为由脉痹发展而来,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并记述了心痹的具体症状:“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上气则恐”。

心痹,无论风湿为患或湿热客入,根本问题为湿,与脾失转输,湿热不化有关,故病位虽在心,病源实在脾。因此健脾除湿是治本病的一大要义,无论在病初,或是后期心水肿证阶段,健脾、温脾对本病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心脉上挟咽,心咽相通,故咽部毒热最易影响于心,尤其湿热型心痹与咽关系最大。此外,心脉通于肺,心肾相交,故心痹晚期最易累及肺肾,出现喘咳、水肿,加重了心的损害,从而形成病理恶性循环。

二、风心病先光潜证

(一)湿热型先兆潜证

该型心痹与感受湿热的关系最大,咽常作痛,扁桃体呈Ⅰ°~Ⅱ°度肿大,经常患风热型感冒,加之,患者长期居处潮湿之地,故关节经常不适,偶有心前区隐痛。

阻截治则 清热除湿利咽,方予利咽蠲痹汤活、忍冬藤连翘桔梗射干白术茯苓牛膝防己甘草

该型由于湿热伤阴,阴不敛阳、致心阳浮越,故易发展为心阴亏虚型心痹,证见面暗,颧红如朱,胸闷夜热,手足心热,心悸气促。又当清热育阴蠲痹,方予益心蠲痹汤参、麦冬桑枝秦艽萆薢忍冬藤、牛膝独活姜黄没药丹参甘草

(二)寒湿型先兆潜证

素体单薄,阳气不足,腠理空虚,或居处阴冷之地,致寒湿之邪客袭入体。可见面色白,手足常冷,畏寒,天冷即感关节酸痛,动即气促、汗多乏力。进一步发展还易导致心水症。

阻截治则 温阳益心蠲痹,方予桂枝附子汤加味:桂枝附子白术茯苓防己丹参、甘草。

三、风心病早期信号

由于心痹的主要病理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导致血行受阻,因此“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如《内经》说:“心痹者,脉不通”(《素问·痹论》)故以瘀象为本病的早期信号,即曾有发热咽痛、关节痛史,渐出现动则心悸,胸隐痛。天气变化加重常为本病早期信号。咽峡炎、扁桃体炎数日后,心前区隐痛,偶感心悸,常为隐性心痹的预兆。

四、典型征兆

(1)胸闷隐痛,时感憋气,常有气短现象。

(2)心悸怔忡,动则加剧,天气变化明显,为风心病、心脏损害征兆。

(3)关节作痛,并与天气变化有关,关节周围可能到皮下小节结。

(4)日久失代偿,心衰可出现面白、颧赤、唇紫(二尖瓣面容),疲倦乏力及持续性心悸、怔忡,甚则气喘咳嗽、水肿。

五、风心病凶兆

(一)心阳暴脱

患者于夜间突然出现端坐呼吸,气喘,憋气、神昏,唇绀,并咯吐血性泡沫痰,为心阳暴脱凶兆。现代医学认为,由于二尖瓣狭窄,导致小循环郁血,引起右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属心肺失代偿险证。

急救原则 回阳固脱通瘀,方予独参汤参附汤。并配合西医抢救。

(二)水气凌心症

心痹病人,心悸气喘逐渐加重,并伴随下肢浮肿肝大唇紫,为心病及肾,水气凌心凶讯,现代医学认为,上述症状乃由于二尖瓣损害,导致右心负荷加重,日久失于代偿引起体循环郁血之故。

急救原则 温阳利水,强心益气。方予真武汤加味:附子干姜、白术、白芍、茯苓、甘草。

(三)心脉瘀阻

患者出现气喘胸闷,胸痛闷乱,心悸怔忡,憋气唇紫,颈脉动甚,舌质紫、脉涩,为心脉闭阻瘀象,应化瘀通络、益心复脉。如栓子脱落引起肺梗塞,则可出现突然气喘、呛咳胸痛、窒息危象。

急救原则 强心益气,化瘀通络,方予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加人参桂枝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 心痹《症因脉治》
  3. 心痹候《诸病源候论》
  4. 心痹《中医词典》
  5. 心病《千金翼方》
  6. 心痹《圣济总录》
  7. 心病《中医词典》
  8. 心痹《中医名词词典》
  9. 心病《备急千金要方》
  10. 心背彻痛秘方《华佗神方》
  11. 心病《丹溪治法心要》
  12. 心背彻痛方四首《外台秘要》
  13. 心病《急救良方》
  14. 心胞《中医词典》
  15. 心病不安《医法圆通》
  16. 心包炎《心脏病学》
  17. 心病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8. 心包炎《病理学》
  19. 心病候《诸病源候论》
  20. 心包络手厥阴为母血《儒门事亲》
  21. 心部(手少阴属脏)《笔花医镜》
  22. 心包络三焦说《医碥》
  23. 心藏神《中医词典》
  24. 心包络咳《中医词典》
  25. 心嘈《中医词典》
  26. 心包络经诸穴歌《经络考》
  27. 心瘥《中医词典》
  28. 心包络经循行经文《刺灸心法要诀》
  29. 心常有余《中医词典》
  30. 心包络经循行经文《医宗金鉴》
  31. 心掣《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