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虹膜先兆
虹膜是人体脏腑的袖珍全息图。人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个小小的器官上,竟设有人体数以百计的器官投影,而且病理信息常在临床证候出现前几天,几月、甚至几年就已出现了……
一、虹膜先兆的理论基础
虹膜在五轮八廓中属于风轮,瞳神属于水轮,虹膜与瞳神合称黑睛,是人体眼睛中的眼睛,虹膜与瞳神的诊断合称为“虹膜诊断学。”希波革拉底说过:“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身体”。十九世纪末Igmoce_Von_Peczly发表了《眼睛诊断学研究引证》,将虹膜上与人体相对应的关系划分为30多个区域,这些区域皆为组织器官在虹膜上的投射部位,证实了希氏的说法,以后德国人Gaston_Verdier又把30多个区域发展成160个对应点,并发现两半侧躯体在虹膜投躯区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简直是奇妙的缩影。“Vega氏虹膜分区表”使虹膜诊断学更加完备。目前,美国、西欧、澳大利亚等国家亦颇盛行,美国Jensen大夫的虹膜定位方法,验证了三百多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准确性较高。
借助虹膜检查镜(其放大能力达30~40倍),对病人眼球虹膜的颜色、斑点及纤维形状,进行观察,眼球虹膜是人体血管最丰富、最敏感的部位之一。
虹膜为葡萄膜的最前部,其舒缩作用调节着瞳孔的大小。从而起到控制光线的作用。由于虹膜由脉络血管组成,虹膜是微细血管宗聚之处,是微循环的缩影,并且虹膜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和中枢神经相通,因此虹膜能较早反映器质性病变,故虹膜可称为全身的报警器。虹膜属肝,瞳神属肾、膀胱、胆,因此虹膜诊断尤能预报上述疾病。
据报道,虹膜证候,常在临床证候产生之前几个月,有的甚至几年之前就出现了,一般约15天可反映到虹膜上,更证实了初病入络的论点。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它的网状结构,不断向虹膜纤维传递它所获得的来自机体各部位的“信息”,虹膜就象一个信息接收站和反映区,不断地接收、反映身体各个器官,通过各种神经系统传导的信息。如虹膜诊断示意图肺部位置相对应的虹膜上出现深色虹膜纤维,是慢性支气管炎的证候;与肝胆相对应的虹膜上出现小斑点,表明病人患慢性肝炎;与肾相对应的位置出现浅色纤维,表明肾脏已感染发炎;与心脏相对应的位置出现印痕,是心脏疾病的征候;与胸膜相对应的位置出现印痕,是患胸膜炎的迹象;与肠道相对应的位置出现三角形的深色纤维,表明病人患结肠炎。。
二、虹膜先兆的临床意义
虹膜是血管膜的最前部,是一圆形薄膜。由于虹膜有全身的投射部位,因此从虹膜可以迅速获得全身疾病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先兆意义。
杨文辉氏报道,虹膜上的缺损较浅,颜色呈浅黑色,表现病程短,症状轻。若虹膜上缺损较深,颜色呈深黑色,表示病程长,症状重。身体某个部位的疾病,可以反射在虹膜上出现变化,大部分属于器质性病变。如虹膜出现黑点为心血管病的警报,出现黑线为肾、肾上腺及肺部疾病的征兆,出现缺损为脑供血不足的反映,出现苍白为泌尿系统疾病的信号。出现窝孔为贫血的前讯,出现白环预示动脉硬化等。他们观察了350例病人后认为:虹膜诊断法对泌尿系疾病、痔疮、咽炎等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而对肝胆道疾病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可供参考。

- 虹膜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虹膜睫状体炎《百病自测》
- 洪《脉确》
- 虹膜睫状体挫伤《眼科学》
- 洪《痰火点雪》
- 荭草《本草图经》
- 洪《三指禅》
- 荭草《名医别录》
- 洪(阳)《濒湖脉学》
- 荭草《新修本草》
- 洪宝丹《正体类要》
- 荭草《本草经集注》
- 洪宝丹《仙传外科集验方》
- 荭草《千金翼方》
- 洪宝丹《救伤秘旨》
- 荭草《本草纲目》
- 洪并锋翁脾阳虚寒湿内伏重用温补治法《程杏轩医案》
- 荭(音红)草《证类本草》
- 洪丞相方用蜞针法《外科精要》
- 宏纲陈氏补泻针法《金针秘传》
- 洪丞相蜞针法《外科证治全书》
- 红紫辨寒热歌《推拿抉微》
- 洪楚峰孝廉中脏殆证再生奇验《程杏轩医案》
- 红紫辨寒热歌《幼幼集成》
- 洪达珏《中医词典》
- 红紫辨寒热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洪大登痉病《程杏轩医案》
- 红肿涩烂沿眼《中医词典》
- 洪伏二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红中焦黑舌《中医词典》
- 洪广文少君损过脾胃《程杏轩医案》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