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
一、瘤前潜病
1.卵巢改变 子宫肌瘤病人大多先有卵巢改变,如卵巢增大,出现子宫内膜增生过度,月经过多,性欲偏亢,乳房发胀等信号。
2.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一般出现在40~50岁之间,大多数子宫肌瘤都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卵巢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本病远期有发生子宫肌瘤的隐患。
3.输卵管改变 大多数子宫肌瘤可先见或并见输卵管炎,仍与输卵管及卵巢分泌雌激素水平过高有一定关系。
二、早期先兆
1.月经量增多 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是其主要讯号。因为子宫肌瘤生长于卵巢增大、功能偏亢的年龄,由于雌激素水平偏高,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一方面因为癌肿的存在而影响子宫收缩,故可致经量增多。
2.白带增多 由于肿瘤的刺激因素,白带增多,为子宫肌瘤的早期信号。
3.阴道出血 少数有非月经周期性出血及不规则出血。
4.性欲偏亢 为本病卵巢功能偏亢,性激素血水平偏高的信号。
报标症
40岁以后,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经量增多,常为子宫肌瘤的报标信号。
典型征兆
(1)小腹触到包块,或妇科三合诊触到肿块。
(2)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3)小腹坠胀不适,子宫浆膜下瘤蒂扭转可引起剧痛。
(4)如为多发性者,则经量增多及压迫症状更明显。
(5)绝经期后,随着子宫的萎缩而停止生长,症状可缓解。
若恶变为癌,则出现不规则出血,疼痛、白带恶臭,尤其原子宫肌瘤迅速增大,出血增多而不规则,白带增多都应引起注意。总之,绝经后,肿块不但不缩小,反而迅速增大,则应考虑到有癌变的可能。
三、早期诊断
(一)鉴别诊断
1.妊娠 早妊特征为月经停止,及有早孕反应,如晨恶心、流清涎、头晕、不吃饭、喜酸等,而子宫肿瘤则“月事以时下”,无早孕反应。
2.子宫癌 以不规则出血,流臭秽脓血带,包块坚硬凸凹不平,增长迅速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3.卵巢囊肿 子宫浆膜下巨大子宫肌瘤易与卵巢囊肿相混,可作牵引子宫检查法鉴别。如肿瘤随牵引的子宫而移动,则为子宫肌瘤的可能性较大。
4.功能性子宫出血 临床症状酷似子宫肌瘤,尤其与较小肌瘤相混,鉴别手段为子宫腔探针,宫腔碘油造影术及诊断性刮宫。
5.子宫腺肌病 是宫内膜在子宫肌层的良性侵入及纤维增生,子宫可呈不规则增大,主要特点为痛经,必要时作病理切片。
6.子宫肥大症 主要为子宫增大,月经过多,与较小的子宫肌瘤极难鉴别,可作刮宫术检查。
(二)现代早期诊断
1.妇科三合诊 可以确定肿瘤大小、光滑度及硬度。
2.X光检查 平片摄影可确定肌瘤钙化情况,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对粘膜下的小瘤子诊断率较高。
3.B超检查 可以诊断较大的子宫肌瘤,并可与盆腔其它肿块鉴别。
4.子宫探针探查 可触到肿瘤。
5.宫腔镜检查 对粘膜下肌瘤的检查阳性率较高。
6.诊断性刮宫 作细胞涂片检查或病理切片以排出癌可疑。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确定外科辅助营养及免疫扶持《临床激光治疗学》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妊娠诊断《妇产科学》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肾损伤的生化诊断《临床生物化学》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食事活动《中医饮食营养学》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期诊断《外科学总论》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起避秽丹《奇方类编》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起眩晕《中医词典》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食《中医词典》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衰《中医词典》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泄《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泄《中医名词词典》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泄《气功外气疗法》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泄《中医词典》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泄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泄方《古代房中秘方》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