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同样为甲状腺器质性重度损坏或先天性发育不良所致。早期先兆为脾肾阳虚潜证,但患者同样适应了长期的负性平衡状况,待危象出现时,则宣告已步入失代偿……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是维持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分泌功能减退时,主要表现在儿童期为呆小病,成年后为粘液性水肿。发生机制,呆小病多由于先天性甲状腺缺陷、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后天缺碘,致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粘液性水肿则由于甲状腺炎、甲状腺滤泡被破坏、萎缩、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此外,内分泌系统调节中枢、下丘脑、脑垂体功能减退也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总之是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
早期先兆 该病中医属脾肾阳虚,潜证多呈脾肾阳虚先兆证型,即见面浮白,食少纳呆,畏寒体凉,肢肿身困,疲乏无力,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而缓,眼周及下眼睑浮肿,面色苍白、虚浮,思维变得迟缓。
阻截治则 宜温肾健脾,方予桂附理中汤加味:熟附子、上肉桂、党参、白术、茯苓、干姜、白芥子、昆布、海藻。
甲状腺功能低下继续发展下去则出现粘液性水肿,特点为指压时无凹痕,因为堆积在细胞间隙和组织间隙的是一些粘蛋白及粘多糖而非单纯的水液。甲状腺功能低下,在中医属于痰肿,病机为脾肾阳虚,具有上述脾肾阳虚症状。粘液性水肿有典型的面容,即浮肿多以眼周为著,尤其下眼睑、面部变得广大,眉间距增宽,皮肤苍白,鼻唇变得肥厚,舌体肥大,言语低顿不利,面容愚笨,思维缓慢,反应迟顿,动作变得迟缓,发展下去可变的淡漠、痴呆,或木僵、昏迷。宜温脾肾、醒脑神,化痰消肿,方予益靥消肿饮:羊靥、昆布、海藻、党参、熟附子、白芥子、茯苓、法半夏、陈皮、苍术、白术。
呆小病先兆 呆小病出现于成年期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呆小病由于儿童时期患地方性、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代偿性肿大,或钙化、囊状病变)或散发性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呈萎缩状)所致。
由于少儿期甲状腺激素不足,因此呈现发育迟缓,矮小和基础代谢率低下的症状,如怕冷、怕动、食少、迟顿等症。中医为肾阳不足,患儿呈现五软五迟,即行迟、语迟、立迟、齿迟、发迟,尤其为智迟。报标症为矮小、畏寒、智力迟顿及特殊面容:呆板、虚浮、流涎。
阻截治则 宜温肾益脑,方予羊靥益脑剂昆布、海藻、党参、附子、菖蒲、远志、龟板、益智仁、紫河车。
粘液性水肿危象 粘液性水肿属于成年期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要诱因为感染、麻醉、手术创伤、心力衰竭和使用镇静剂,或甲状腺制剂骤停,病因为甲状腺贮备减少,致失代偿之故。由于甲状腺素减少,使机体产热量减少导致低体温和休克。另外,由于心排血量下降,使脑组织缺氧、脑细胞代谢障碍而导致昏迷,高龄者发生危象机会较大。
危象发作先兆为淡漠、嗜睡、畏寒肢冷、心率缓慢,典型征兆 为意识障碍,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呼吸减弱,甚至昏迷。
中医属真阳不足,发展为亡阳急证,即由面色白,虚浮身肿,耳鸣腰酸,阳痿精冷,两足萎弱,脉大无力,发展为神志昏愦,肢冷汗凉,脉缓息微,面色白等亡阳危证。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老年百病防治》
- 甲状腺功能亢进《百病自测》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妊娠《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甲状腺功能检查《物理诊断学》
-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急诊医学》
- 甲状腺功能低下《病理学》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生理学》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内分泌学》
- 甲状腺的自身调节《生理学》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甲状腺的解剖和生理概要《普通外科学》
- 甲状腺功能紊乱《临床生物化学》
- 甲状腺癌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生化诊断《临床生物化学》
- 甲状腺癌《自我调养巧治病》
- 甲状腺功能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甲状腺癌《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甲状腺功能正常疾病综合征《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甲状腺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甲状腺机能低下的心理障碍《医学心理学》
- 甲状腺《组织学与胚胎学》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甲状腺《生理学》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内分泌学》
- 甲状腺《物理诊断学》
-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心理障碍《医学心理学》
- 甲状舌间囊肿《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